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325章 山雨欲來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325章 山雨欲來

===

天子被嚇住了,急忙跑到後宮玩驢拉車去了,他不管了,一連十幾天都不敢上朝。

太尉崔烈發飆了。他和一幫支持鹽鐵放開,力圖變革的僚們無論在尚書臺,在朝議,在三府議事,在太學,還是在僚商賈的論辯會上,面對氣勢洶洶的反對浪,義無反顧,聲嘶力竭,扯開嗓子就吼上了。

尚書臺各級員由於分歧太大,意見不能統一,遲遲沒有拿出最後議定的文書。太尉府各級掾史在崔烈的說服下,基本上同意了并州鹽鐵的放開,但司徒府,司空府都持反對意見,導致尚書臺和三府議事每次都吵得不可開,不歡而散。

按照大漢律,詔告全國的政令首先需要徵得三公府的同意,蓋上三公的金印后,天子認可,然後才能蓋上主璽。此事如果一拖再拖,對并州屯田極其不利。

鹽鐵賣和重農抑商之策是相聯的,李弘雖然在奏章中有意識的迴避了這個問題,但事一到朝堂上,什麼都清楚了,瞞是瞞不過去的。重農抑商之策不僅僅關係到本朝士、農、工、商四大階層的秩序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關係到哪個階層和國家爭奪財源的問題。

===

天子聽說太后要見自己,這才出了後宮。

去永樂宮的路上,天子問蹇碩,最近可有什麼新鮮事?蹇碩說,僚名士大儒們還是天天聚在一起爭論,太學學士門還是隔三差五跑到北宮門外示威請願,另外就是下個月太后要做壽了,宮宮外的人都在忙著給太後送禮,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

「太尉大人最近如何?還好嗎?」

蹇碩失聲而笑。

「你笑什麼?」天子笑嘻嘻地問道,「他是不是被別人罵慘了?這個老頭,總是找人罵。上次他說要放棄邊郡,結果朝野上下的人都要殺他,這次又說什麼要重開鹽鐵,結果朝野上下的人不止要殺他,還要把他的祖墳刨了。何苦?」

Advertisement

「陛下,這次他被人打了?」蹇碩笑道。

「誰?這還了得,竟然敢打三公重臣?朕要殺了他九族。」

「是大長秋趙忠趙侯爺。」

天子一愣,不說話了。

「那天大臣們在尚書臺議事,太尉大人和趙侯爺吵了起來,趙侯爺罵他是討飯的,靠一個人才做了三公,太尉大人大概氣瘋了,順手拿起竹簡就把趙侯爺的頭打破了。趙侯爺大怒,抓住太尉大人的鬍子就打了他一拳,把太尉大人眼睛打腫了。」

天子大笑起來。

「後來呢,後來呢?」

「下午,太尉大人到太學論辯,和太學的博士諸生們吵了起來,現場大,太學的學士們趁機潑了太尉大人一頭墨水,還圍住太尉大人不讓他走。到了晚上,太尉大人才被衛尉劉大人帶兵救了出來。」

天子一邊大笑,一邊連連搖頭。

「彈劾李弘的奏章最近多不多?」

「陛下,最近公車令天天用幾部馬車往尚書臺送奏章,其中大部分都是彈劾行鎮北將軍李大人的。皇甫大人現在也不看了,直接命人把彈劾奏章丟在尚書房外面。」

「尚書臺對李卿的奏議可曾議定?」

「皇甫大人和盧大人的意見都相左,更不要說下面的侍郎、掾史了,估計很難啊。」蹇碩擔憂地說道,「李大人這次馬蜂窩捅大了。」

天子大笑,說道:「捅得好。他每次捅馬蜂窩,就有大批的人給朕送禮,太好了。這次正好太后做壽,估計太后收的禮也比歷年都要多。」

「陛下,那這事如何收場?」

「給他們去吵,管許多事幹什麼?朕躲著不上朝,時間長了,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到了永樂宮,天子照例給小董侯和公主一人一件小禮,父子三人說笑了一會,一起去見太后。

Advertisement

太后收了許多禮,心非常好。找天子來,也沒什麼事,就是問問朝野上下爭論不休的重開鹽鐵一事怎麼理。

天子知道自己的母親肯定是首人之託來說的。果然,太后明確向天子表示自己持反對意見,祖宗用了幾百年的制度怎麼能改呢?天子連連點頭,不改,不改,絕對不改。

回到後宮,正好看見大長秋趙忠。趙忠是來告狀的,臉上的傷口還腫著呢。

天子調笑了他幾句,說道,你沒事去惹太尉大人幹什麼?你不知道他最近心不好?算了算了,回家歇幾天,不要來伺候朕了。

趙忠詛咒了崔烈幾句,隨即奏道:「陛下,崔烈和李弘都沒安好心,他們合起伙來騙陛下,是想搶陛下的錢啦。」

「那卿是什麼意思?」

「陛下,鹽鐵放開之後,這錢大部分進了府,還有一小部分變商稅進了大司農府,但陛下卻一個錢的進帳都沒有。這幾年補大司農嗎?上次陛下要回冀州河間國祭祖,他大司農出點錢,他出了嗎?這些人壞了,裡說的好聽,府的錢都是陛下錢,但其實呢?其實他們想盡辦法都要著陛下把府的錢變大司農府的錢,所以,陛下千萬不要答應他們。還是象現在這樣好,各地鹽鐵合在一起,一年至要給陛下的萬金堂進貢四五十億錢,這才是陛下自己的錢。」

「對,對。」天子笑道,「朕心裡明白。你告訴各地鹽鐵,今年給朕的上貢翻一倍,否則……」

「陛下,現在戰多,鹽鐵之利很薄的。」趙忠苦笑著說道。

「是嗎?」天子嘿嘿一笑,拿出李弘的奏遞給他,「卿自己看看,你們到底誰在騙朕啦?」

Advertisement

趙忠略一看,立即生氣地說道:「這些人太不象話了。陛下,該殺的要殺,不能手。」

天子瞪了他一眼,沒有做聲。

趙忠眼珠子轉了兩下,心裡生氣啊。你李弘的手也太長了,竟敢管到廷來了,哼……

「陛下,現今還有一個發財的機會。」

「噢,你說說,什麼機會?」天子高興地問道。

「陛下,如今關中關東運往并州的貨連日不絕,那些商賈都發了大財了。陛下,他們走的可都是陛下的馳道,陛下的汾河啊,路壞了,陛下要出錢修,河道淤積了,陛下要出錢疏通,憑什麼啊?臣認為,陛下應該下旨,派人去河東水陸兩道收取漕運費用。」

天子一聽,對呀,朝廷在并州屯田,為了籌措屯田的錢,如今都吵翻天了,但那些商賈大戶呢?不但不為朝廷屯田募捐出力,反而從中牟取暴利。

「好,卿的提議太好了,卿真是我大漢國的中流砥柱啊。」天子興地拍著趙忠胖胖的大肚子,連連稱讚。

卿,那你說,派誰去河東好啊?」

趙忠暗自冷笑,哼,李弘,你撂石頭打天去吧。

「臣認為,這事要派個廷的人去,免得陛下的錢又被人暗中截留,中飽私囊了。」趙忠笑瞇瞇地說道,「陛下,中常侍夏惲如何?」

天子剛要點頭,驀然想起夏惲的兒子不是被李弘殺死的嗎?這要是派夏惲去河東,兩人鬧起來,豈不麻煩。

天子隨即搖搖頭,說道:「不行,不行,卿,你難道忘記了,夏卿和李卿是有殺子之仇的。」

「陛下,夏惲是去河東收錢,又不是去并州收錢,兩人見不到面的。」趙忠笑道,「河東太守韓嬰是夏惲的故吏,有他幫忙,事要好辦多了。另外,陛下可以讓夏惲在河東多設幾道收錢的關卡,這樣,陛下的收不就更多了。」

天子仔細想想,很有道理。

「好,好,你立即去辦。」天子催促道,「告訴夏惲,連夜去河,早到一天,就多收一天的錢啦。」

===

李弘最近一段時間天天接到尚書臺皇甫嵩的書信。皇甫嵩堅定地支持重開鹽鐵之議,但他在尚書臺遇到的阻力太大了,盧植,蹇碩等一幫大臣的堅決反對讓他一籌莫展。他通過書信把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李弘,信中明顯就有鼓他先行在并州放開鹽鐵,以籌措屯田錢財的傾向。李弘焦慮不安。沒有天子和朝廷的旨意,他這麼做終究是違法的,而且,并州的鹽鐵之利也無法支持并州的屯田所需。他還需要更多的錢。

這時,并州的屯田出現了危機。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地。

張白騎的典農都尉府和趙岐的護田校尉府在各地縣衙的配合下,軍屯和民屯的丈量土地,分配土地的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流民實在太多,甚至黑山的部分流民聞訊后也翻越太行山趕到了上黨郡。

太原和上黨兩地的屯田兵數量巨大,達到了三十五萬人,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流民了。他們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嚴重製約了民屯的進度。

趙岐找到了李弘,要求他和張燕、楊商量,要麼立即減屯田兵人數,要麼立即徵調一部分屯田兵到其他郡縣墾地屯田。

減屯田兵人數,當然不可能,這會搖黃巾軍的軍心。但徵調部分屯田兵到雁門和西河一帶墾地屯田,軍屯的完時間就會嚴重滯后,而投軍屯的錢財也會倍增加,另外,軍屯所產出的糧食對整個北疆大軍來說,太重要了。李弘急需糧食,他的要求是軍屯明年就要見效,就要有糧食供應大軍。

李弘立即召集趙岐、張燕、楊、張白騎、左彥等人商量。

趙岐攤開地圖,指著河東的汾河下游區域說,這裡有三四十萬畝荒地,是本朝初期屯田時候開發的。大人想軍屯立即見效,就要有現的田地,而這裡正合適。

李弘問張燕和楊,「兩位大人認為行不行?」

兩人猶豫不決。李弘說道:「不行也的行,沒有商量的餘地。解決流民的問題要擺在第一位,其他的事都要給民屯讓路。」

「兩位大人誰率部去河東屯田?」

張燕和楊互相看看,沒有做聲。

「棲之兄去吧。飛燕兄的名氣太大,容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李弘著楊道,「棲之兄認為如何?」

心想這裡就你大,還有誰敢說不啊。隨即點頭答應了。

李弘立即派行鎮北將軍府司馬李瑋連夜上京面奏陛下,要求把河東汾河下游的荒地調全部撥給并州典農都尉部,由黑山校尉楊率二十萬屯田兵到河東實行軍屯。

「仲淵,你到一定要辦三件事。」李弘待道,「第一,河東屯田的事,這事最急,要快。第二,并州鹽鐵放開經營的事,這事最難,要想點辦法。第三,筱嵐的事。你對朱俊大人說,人是我搶的,是老大人做的,希他能答應這樁婚事。你回來后,我們給你辦喜事。」

李瑋為難地說道:「大人,這是私事,而且這事要是讓司徒大人知道了……」

「不就是那個麻子問題嗎?」李弘冷笑道,「這次,令明和何風帶著一百黑豹義從隨你去。何風的一切,對你有幫助。如果朱俊大人不給你好臉,你令明把那個麻子砍了。」

李瑋目瞪口呆。

覺李弘最近的變得越來越煩躁,越來越暴戾,李弘做事之前喜歡和部下商量的習慣也在不知不覺間被獨斷專橫代替了。李弘背上的力太重了,平叛的力,屯田的力,流民的力,還有來自朝廷的力,他已經快承不住了。

「大人,你……」

「我知道你擔心什麼?」李弘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我還扛得住,有老大人在,我出不了大錯,你放心去吧。但冬天來臨之前,你一定要把鹽鐵的事辦妥,否則,我們就有麻煩了,大麻煩。」

===

的爭論還在如火如荼。

大將軍何進最近很低調。他既不發表對鹽鐵之論的意見,也不參加各類論辯,朝議的時候,他也一直在充當爭論雙方的和事佬。

這天他疲力竭地回到府上,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憤怒,破口大罵。他罵崔烈和李弘,沒事找事,把個搞得烏煙瘴氣,大家什麼國事也不理,整天就是吵,沒完沒了的爭來爭去,他都快煩死了。鹽鐵業是他賺錢的最大途徑,鹽鐵放開了,他吃什麼喝什麼?

何顒和袁紹先後走進書房,面帶喜

「李弘答應了。」何顒捻須笑道,「鎮北將軍府的司馬李瑋這兩天就要回京,同行的是龐德和何風。」

何進面一變,驚喜地問道:「他答應了?」

「何風一到,我們就清楚了。」袁紹笑道,「李弘先是讓麴義的鐵騎滯留河東,接著又讓何風回京,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何進想了一下,突然問道:「你們相信他?」

「大將軍,你想想李弘現在的境,他現在已經騎到屯田這頭老虎背上了,他下得來嗎?」何顒笑道,「老大人真有本事,他竟然在這個時候,還敢真的在并州屯田,我算服了他。事之後,我們要謝謝他,沒有他把李弘到如今這步絕境,我們還真沒有把握。」

何進看看兩人,問道:「對鹽鐵的事,你們怎麼看?」

何顒和袁紹不約而同地說道:「當然是放開好。」

何進臉顯不滿之

「大將軍,鹽鐵放開,農商並重,從長遠來說,對大漢國,對大將軍,都有百利而無一害。民富則國強,國強,大將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嘛,將來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怕沒有錢?」何顒笑道,「只要順利剷除閹,即使是當今陛下,他也要倚仗大將軍嘛。」

何進猶豫了半天,說道:「我不喜歡李弘,越來越不喜歡他。」

「要想除掉李弘,辦法太多了。」袁紹笑道,「大將軍何必急在這一時。現在,我們還是要幫幫他,互利互惠嘛。何況,屯田功了,大皇子的江山不就更穩了嗎?」

===

八百里快騎飛一般衝進城。

荊州長沙郡區星聚眾造反,攻城拔寨,勢不可擋。

匈奴屠各族造反,其首領虎王白馬銅率眾南下,和護匈奴中郎將鮮於輔在虎澤對峙。

西河白波黃巾被校尉閻率眾擊敗,其殘部由首領郭太率領,已經越過呂梁山,往河東殺來。

張純叛軍擊敗劉虞后,已經近邯鄲,而冀州牧楊奇卻在這個時候被白繞擊敗,兩支叛軍會合在即。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