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327章 山雨欲來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327章 山雨欲來

聞聽李瑋來訪,急忙出府迎接。

年初在看到李瑋的時候,他還是個白面儒生,一副驕縱不羈的樣子,現在的李瑋卻消瘦了許多,雖然還是那麼儒雅自信,但說話舉止顯得沉穩謹慎,遠沒有過去那樣張狂了。曹嘆,戰爭既能改變一個人也能鍛煉一個人。看看李瑋,一年不到,不但才學智謀均有長進,而且還做了兩千石的大,這麼年輕的士子不靠權勢,僅靠軍功就有這樣的就,當今之世屈指可數。

想當年,自己也象李瑋這麼年輕,倚仗家世的顯赫開始涉足朝堂,那時自己滿腔熱,年輕狂,仗著自己有後臺,什麼事都敢幹,什麼人都敢惹,結果四壁,一事無。反觀李弘和李瑋這幫年輕人,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幹了一件又一件驚天地的大事,現在,他們甚至連國策都開始干預了。

很欽佩,拉著李瑋的手,說了許多讚之辭。李瑋比他高許多,為了表示謙恭,一直彎著腰,很不舒服。兩人站在門口客氣了一番話,隨即並肩而

這次進京,李瑋很有。能覲見天子,能和太尉,皇甫嵩,盧植,何顒,曹這些名滿天下的人對坐而談,過去他連想都沒有想過。過去他是什麼人?一個寒門士子而已。要不是老師朱俊將自己收為門生,要不是自己一時衝在李弘面前大放厥詞,要不是李弘看重了自己徵募為從屬,這天下有幾個人認識自己?李瑋每當看到自己所仰慕,所敬重的人拉著自己的手說著奉承之辭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老師,想到了李弘,自己的命運因為老師和將軍的賞識而改變,如果沒有他們,自己終其一生,也不過就是個庸碌無為的士子而已。他的心中充滿了對老師和將軍的激之,他要盡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以報答老師和將軍的知遇之恩。

Advertisement

才華橫溢,說話風趣,妙語連珠,雙方縱論時事,由黃巾叛說到國家弊病,由并州屯田說到鹽鐵重開,極其投機。曹支持李弘所提的重開鹽鐵之策,但他對李瑋此次來京能否完使命,表示了擔憂。京中反對重開鹽鐵的輿論已經佔據了的優勢,很難再有突破的機會。

「我和鎮北將軍一見如故,也算是很好的朋友,如今他在并州屯田,困難重重,於公於私,我都應該儘力幫助。」曹真心誠意地說道,「仲淵,有用得著我的地方,你儘管開口,不要客氣。」

李瑋拱手說道:「大人這麼說,我很,這裡,我先替將軍謝謝孟德兄了。此次來京,我鎮北將軍之託,專程拜訪孟德兄,的確是有所求助啊。」

「仲淵,你說說,我看可能助你一臂之力。」

「并州屯田,需要百億錢財的支撐,一旦失敗,後果不言而喻,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重開并州鹽鐵。」李瑋說道,「如果暫時只開一州之鹽鐵,只能算是權宜之策,不算了國家的本……」

「千里之堤潰於蟻。」曹打斷他道,「仲淵此話不妥。」

李瑋笑笑,繼續說道:「我擬了一個詳細的鹽鐵重開之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年之約。并州屯田如果順利,五年之後就不需要再投了,所以我們只要朝廷給我們五年時間。」

想了一下,問道:「仲淵,據我所知,并州的鹽鐵之利只佔全國鹽鐵之利的二十分之一,五年時間,你們能從中賺到什麼錢?此議不妥。」

「如果加上河東呢?」

笑道:「河東鹽鐵關係到京畿安危,想放開經營,本不可能。」

李瑋看看曹,再次拱手說道:「所以,我們需要孟德兄的幫助。」

Advertisement

手捋黑須,無奈地說道:「我父子兩人說服不了司徒大人。」

李瑋俯湊近曹,小聲說道:「如果三公府和大將軍府聯名舉薦曹老大人為太尉呢?」

濃眉湊,駭然說道:「鎮北將軍竟敢和大將軍……」

「權宜之策,權宜之策。」李瑋笑道,「將軍大人還是聽陛下的,這一點孟德兄絕對放心。」

著李瑋,突然覺得鹽鐵之議是一個笑話,如今,整個都已經了豹子的獵,就看他想吃誰而已。天子授重權於李弘,本就是在養豹為患。他和盧植一樣,立即覺到了李弘所帶給大漢國的危機。

李瑋敢這麼說,就說明他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就說明李弘已經和大將軍達了某種默契。大將軍得到了李弘的默契,就要有所回報,和大將軍同一陣營的司空府當然要同意李瑋所作的鹽鐵之議,剩下的就只有司徒府了。只要司徒大人答應了,三公府和議通過鹽鐵之議,天子完全可以甩開尚書臺,蓋上主璽。

讓曹到畏懼的大將軍想幹什麼,他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和李弘達默契?大將軍如果趁著大漢國憂外患的時候,和李弘聯手威天子立太子,不失為一個天賜的良機。假如天子被控,中被除,剩下遭殃的就是以司徒許相為首的一幫親中的世族僚了。曹直覺腦後涼颼颼的,心裡一陣窒息。

如今的李弘步履維艱,已經被到了絕境,他為了安百萬流民,為了大漢國的穩定,也許會狂大發,反戈一擊,橫掃朝野上下。但李弘好象還沒有腥到這一步,他派李瑋來,好象還是想利用的複雜形勢,從中找到讓朝廷通過鹽鐵之議的辦法。然而,李瑋的這個辦法太危險了,他是在玩火。

Advertisement

如果由太尉大人承擔違背祖制的罪名,由自己的父親出任太尉一職,那麼的形勢就會大變,中的勢力會再次大漲,而大將軍的勢力隨即會到制約,也就暫時不會出現雨腥風了。但問題是,大將軍會放過這個機會嗎?大將軍會甘心自己的勢力遭到重重一擊嗎?

長嘆。天子先設大將軍,後設重鎮將軍,終於把大漢國一步步地推向了覆滅的邊緣。

===

何皇後接到弟弟車騎將軍何苗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請何苗進宮。

何苗拜見了皇后,又和中常侍張讓和郭勝互相行了禮。

無論外戚是否權重,何皇后都要倚仗這些老中控制後宮。在宮來說,沒有中的支持,皇妃的命運可想而知。想想已死的宋皇后,王人,任你如何得寵都不行,這就是淋淋的例子。何皇后是個聰明人,為了自己和兒子,也為了何氏家族,把自己和中地捆在了一起。

趙忠和張讓這些人雖然裡說忠於陛下,支持陛下擁立小董侯為太子,但他們最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其次才是陛下,所以純粹是口是心非。他們先設計殺了王人,後設計殺了太后的哥哥董寵,和太后、董侯解下了深仇,一旦董侯繼承大統,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尤其現在天子刻意扶持小中,不再信任他們,這使得他們毫無選擇,只能和皇後走得更近。

但大將軍何進對中的態度,讓皇后左右為難。為了確保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必須要牢牢控制外廷,而控制外廷,只能通過何進這個大將軍,所以皇后無奈之下,只好做和事佬,兩邊勸解。

「那個何瘋子對你說了什麼?」張讓問道。

「鎮北將軍府的司馬李瑋到京覲見了皇上后,立即就去拜訪了何顒。」何苗張地說道,「何瘋子還說,他離開并州前,鎮北將軍他帶句話給大將軍。」

「什麼話?」

「不知道,他沒說。」何苗搖搖頭,繼續說道,「不過,何瘋子說,李瑋此次來京,一定能讓三公府通過鹽鐵之議。我看他說的信心十足,好象不是吹牛。」

張讓滿臉的皺紋立即變了一道道的壑,他和郭勝對視一眼,均是驚駭失

「我就在想,司空丁大人可能迫於我哥哥的力,不得不答應,但用什麼辦法讓司徒許大人也答應呢?」何苗瞟了張讓一眼,慢條斯理地說道,「除非,許大人不再擔任司徒,但是,怎麼把許大人趕下去呢?」

張讓冷冷地哼了一聲,問道:「袁紹那小子是哪一天回來的?你怎麼沒有告訴我們?」

何苗臉一變,低頭沒有做聲。

「你以為那小子是回來玩的?」張讓著何苗,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如果象你哥哥一樣,何嘗不能做個車騎大將軍,這樣就能開府儀同大將軍,和你哥哥分庭抗禮,也能幫我們一把。」

「如今怎麼辦?」郭勝小聲問道。

「他不仁,我不義。」張讓惡狠狠地說道,「何進要手,一定是在太后大壽的時候。」

===

清晨,孫堅的一幫好友趕到十里長亭為其送別。虎賁中郎將袁還專門送了孫堅一份重禮。

李瑋很捨不得這位兄長,送了一程又一程。

到了三十里長亭,孫堅堅決不讓送了。

「仲淵,你回去吧,不要為了送我耽誤了正事。如今你是鎮北將軍府的司馬,肩負重任,要記得保重啊。」

李瑋激地連連點頭,說道:「此地和兄長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你我一南一北,遠隔數千里之遙,再見很難了。」孫堅笑道,「但老師尚在京中,你我閑暇之餘總要來儘儘孝道,終有再見之期的。」

李瑋悵然若失,神黯淡。

「仲淵,臨走時,我想問問你,筱嵐的事你打算怎麼辦?已經不小了,總是跟著你四打仗,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李瑋頭一低,無以對。

「這事,老師不能說,另外,你也不要提,免得讓老師難做。至於那個麻子,你更不能殺,這個時候,為了鹽鐵之議能夠通過,千萬不要惹惱了司徒大人。」孫堅大笑,說道,「我給你出個主意吧。」

李瑋驚喜地看著孫堅,「兄長快說。」

「朱穆從吳郡回來了。」孫堅說道,「他這次奉天子之命,專門護送蔡邕老師回京,估計下個月就可以趕到。」

「真的?」李瑋難以置信地問道,「蔡邕老師要出山了?」

「不會的,他不會答應天子的。」孫堅說道,「天子請自己的老師回來,是希蔡邕老師幫他重建鴻都門,你想,蔡邕老師豈肯答應這種荒謬的要求。」

「哦,是這樣。」李瑋失地說道,「蔡邕老師因為得罪了中,先被流放北疆的朔方,后遷徙江東,顛沛流離了十幾年,到今日才能回京,陛下太絕了……」

孫堅長嘆,說道:「陛下沒有殺他,已經很眷顧師生之了。當時蔡邕和他的叔父同時被叛棄市,因為中呂強以死勸諫,陛下才免了他的死罪,改判為流放,不得以令赦免,但恰恰就是這個不得以令赦免,使得蔡邕老師即使遇上了數次大赦也不能返歸原籍啊,哎……」

兩人嗟嘆了一番,很是慨。

「朱穆是老師的長子,現任吳郡郡府別駕從事。」孫堅繼續原來的話題,說道,「你以鎮北將軍府的名義,上書陛下,要求徵調朱穆到鎮北將軍府任職,或者到老大人的護田校尉府任職也可以,總之,你把朱穆弄到并州去。」

李瑋頓時明白了。他翻下馬,恭恭敬敬地給孫堅行了一禮,「我和筱嵐謝謝兄長了。」

孫堅大笑,下馬扶起李瑋,說道:「我這個兄長只能給你出出主意,要謝,你要好好謝謝朱穆那個兄長。」

===

本月底,從冀州傳來了好消息,都尉趙雲率一萬鐵騎奔襲邯鄲,重擊烏丸鐵騎。張純大敗,撤軍而走。白繞眼見會師無,急速率部逃回了太行山。

天子大喜,封趙云為虎賁校尉,重賞鐵騎將士。

===

公元187年11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