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給袁紹詳述天下大勢。
大將軍勤王功后,短期只會考慮穩定河北,出兵征伐的可能很小。即使要出兵,也限於河北財賦的張,只能在局部用兵。
曹在年初的時候,趕走了呂布,穩定了兗州全境,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發展實力。
徐州被曹連續兩次屠殺,實力幾乎折損一盡,因此劉備更需要時間恢復元氣。
田楷雖然在名義上佔據了青州全境,但事實上青州南部控制在北海相孔融手裡,他只有北青州的三個半郡,實力不是很強,他也需要時間壯大自己。
袁佔據著揚州九江和廬江兩個郡,都在長江北岸。長江南岸的丹、豫章、吳郡、會稽四郡被揚州刺史劉繇控制。目前袁手下大將孫策正在率軍攻打,如果孫策能擊敗劉繇佔據長江南岸的四個郡,那麼袁的實力將得到很大增長,所以袁在未來一段時間也無力北顧。
今年,我們和劉表聯手進關中勤王,耗費非常大,在今後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投所有力量鞏固和發展霸業,而劉表也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綜上所述,明年,黃河南北兩岸都很安寧,戰火將會暫時平息。我們如何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最大程度地削弱和摯肘河北的發展,為將來我們聯盟各地州郡共討李弘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是致力連橫,打擊合縱,孤立河北。
李弘挾持了天子,控制了朝廷,又有強悍武力,更兼有河北三州,這對某些鄰近河北的州郡大吏來說,是個巨大的生存威脅,他們迫於各種各樣的力,尤其是在尊奉天子中興社稷這個前提下,極有可能投靠李弘。比如西涼的韓遂,青州的田楷。至於荊州劉表、徐州劉備、益州劉璋因為是宗室後裔,他們雖然明知李弘有篡逆之意,但依舊會向天子獻表,向朝廷效忠。其實劉表這兩年的所作所為已經說明了一切。
曹連續犯下滔天大罪,沒有出路。袁是袁閥的人,他的命運和我們捆在一起,雖然大人和他矛盾重重,但一旦事關袁閥生死存亡的時候,他還是要和大人攜手抗敵。
因此,李弘的合縱對象,除了西涼的韓遂、益州的劉璋外,只有黃河以南的田楷、劉備、劉表。曹和袁即使也是他的合縱對象,但李弘不會信任他們,李弘和他們聯手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激化我們之間的矛盾,削弱我們的實力和摯肘我們的發展而已。
打擊李弘的合縱之,也就是致力我們的連橫之道。我們除了河北的李弘,其它各方勢力都可以聯手,包括西涼的韓遂。
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大範圍的連橫,是因為我們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手中沒有天子,我們和其它勢力一樣,都是李弘的敵人,實力都不如李弘,都到李弘的巨大威脅,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沒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轉化為有利因素,讓李弘象過去的董卓、李傕一樣,陷各方勢力的對抗和包圍之中,徹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們連橫功,天下則以黃河為界,分兩大勢力。一大勢力是河北李弘,一大勢力是以大人為首的黃河南部州郡聯軍。如此一來,李弘優勢盡喪,敗亡之期指日可待。
=
致力連橫、打擊合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各方勢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們實力不夠強大的況下,他們很難相信我們,更難徹底背棄天子和李弘為敵。說句實話,很多勢力,比如劉表、劉備、田楷、袁等人可能腳踩兩隻船,既不得罪李弘,也不得罪大人,以便靜觀時局變化,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所以,要想連橫功,關鍵是實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都能益。
如何在削弱李弘的實力的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益?
「改變爵制,分封公侯。」沮授此言一出,滿坐皆驚。
=
本朝承秦制,實行二十等爵制度。第十九等關侯和第二十等徹侯最為顯赫。(孝武皇帝時為了避諱,改「徹侯」為「列侯」。)
在秦之前的兩周時期,實行的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統稱諸侯。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諸侯國)行使軍政大權。到了戰國時,各國紛紛變法。秦自商鞅變法后,定二十等軍功爵制度。這個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高祖皇帝建國時,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實行封建與郡縣并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親屬為封國的國君。這些國君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軍政大權。他們相當於兩周時期的五等爵諸侯,但這些封國的國君只能稱「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義上也相當於兩周時期五等爵中的諸侯,但他們只食封邑,沒有軍政大權。
高祖曾令眾臣設誓:「非劉姓不得封王,非軍功不得封侯。」可見「王」、「侯」兩爵的尊貴。(這裡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制中的關侯和列侯。)
由「七國之」到孝武皇帝集權后,封國的「王」逐漸失去了諸侯地位。同時間,由於戰爭多,因軍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關侯與列侯站滿了朝堂,這是武人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如此同時,還發生了一件和侯爵有關的大事。孝武皇帝將列侯與三公重臣聯繫了起來。若被拜為三公的朝中大臣,還沒有列侯爵位的,則立即被賜封為第二十等列侯。孝武皇帝的這一封賞行為,卻被後世當作一種慣例制度沿襲了下來。
孝武皇帝一朝,關侯與列侯的分封,還是較多的按軍功來賞賜,但在「武」功之外,憑「文」功而封侯的大臣也在逐漸增多。到了昭宣中興,即本朝文治時期,尤其是孝宣皇帝一朝,地方吏憑藉「文」功政績得以封侯的況,一時達到了極致。
昭宣中興之後,國勢日下,外戚宦相繼擅權。這些人大量私封自己的親信子弟為侯,外戚更是一門數侯,而中一日數侯者也是屢見不屢見不鮮。關侯與侯爵隨即不再尊貴。到了後來,天子開始賣鬻爵,斂錢之風愈演愈烈,關侯與列侯多如牛,越封越賤,徹底不值錢了。
=
朝廷的職畢竟有限,現行的二十等爵位又不尊貴。在這個關係社稷存亡的時候,朝廷應該修改封爵制度,恢復兩周時期的五等爵位制,在現行二十等爵制度上,另外再加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二十等爵位制和五等爵位制同時實施,互為補充。
凡州郡大吏建有文武功勛,在無可升的況下,除了增加俸祿外,更應該賜高等爵位,從而激勵各地州郡大吏為穩定社稷、中興大漢而浴戰。
當然了,此時我們要求朝廷改變封爵制度,目的不是為了激勵大家多建功勛,而是為了削弱河北實力,打擊李弘的合縱之策。
=
五等爵位制的關鍵不是爵位的尊貴,也不是封邑的多寡,而是世襲行使封邑之地的軍政大權。僅此一點,就能讓各地州郡大吏趨之若騖。
各地州郡大吏聯名上表后,河北隨即就會陷混。
五等爵位制的實施雖然可以暫時安各地州郡,暫時穩定天下,但隨著各地州郡實力的增強,天下必定大。諸侯逐鹿,先得者為王,大漢從此分崩離析。所以,天子不會答應,朝廷不會答應,李弘更不會答應。
五等爵位制被否決的後果非常嚴重。
首先,天子和李弘得罪了各地州郡大吏,李弘的合縱之策隨即失敗,河北被孤立。
其次,李弘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晉侯,食邑一萬戶的朝廷重臣了,他的地位極其尊崇,他已經不能再升遷了,他也可以不要賞賜了,但他的下屬呢?他否決五等爵位制,也就等於斷絕了他下屬們的升遷之路,搶去了他下屬們的榮華富貴,試問,有多文武掾屬會因此而怨恨李弘,會因此而喪失對李弘的信任和忠誠?河北大吏們必定要和李弘離心離德,河北的況會越來越糟糕。
第三,這個表奏雖然是我們遞上去的,但益最大的卻是李弘。當今世上,若論軍功,李弘最大,五等爵位制一旦通過,天子至要拜封李弘為晉公,而偏偏這一點,正好刺痛了天子和大臣們最為敏的地方。當年董卓先是自封太師,後來甚至想自封「尚父」,他把天子和皇權的尊嚴踐踏到了極致。今天,李弘更是變本加厲,他不但要踐踏皇權,還要搶奪皇權,霸佔天子的江山。天子和大臣們為了防患於未然,會不惜一切代價,聯合河北的一些大吏,誅殺李弘。河北崩裂的危急隨即開始。
只要河北發生叛,李弘拿起屠刀誅殺大臣,他就坐實了篡逆之名,剩下的事就很簡單了。大人可以高舉勤王興漢大旗,主盟天下,集結各地州郡兵馬同擊河北。
另外,李弘迫於合縱失敗的力,可能不待河北恢復元氣,冒險出兵。
各地州郡大吏聯名上表要求修改封爵制度,也就等於告訴李弘,我們雖然尊奉天子,但我們尊奉天子是有代價的,我們要分皇權,要分大漢的土地,要行霸道,繼續「桓、文」之功。李弘從這份表奏中看到了我們連橫的強大,看到了各地州郡實力大增的後果,所以他會趁著各地州郡實力不濟的時候,率先展開進攻,意圖佔據平定天下的先機。
李弘不待元氣恢復就匆忙出兵,傷上加傷,實力會繼續損。李弘要打,肯定要挑選一個實力最弱的,不是青州田楷就是兗州曹。田楷和北疆的某些大吏有很深的,他是河北可以拉攏的對象,所以李弘只會打曹。曹被他打敗了,我們再聯合其它州郡共同出兵。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佔據兗州,又能消滅曹,還能重創李弘。
=
「不管李弘是否冒險出兵,此策或多或都能幫助我們贏取發展的時間,幫助我們順利實施連橫之策。」沮授最後說道,「李弘雖然救下了天子,佔據了部分有利因素,但只要我們實施此策,李弘的所有有利因素就會全部轉化為不利因素。到時,他救得就不是天子,而是刺殺自己的一把鋒利武了。」
大帳良久無聲,袁紹和眾人都在用心思考沮授的這個建議。
田沖著沮授微微一笑,雙掌虛拍,以示敬佩之。
沮授這個建議看上去都在為袁紹出謀畫策,又是連橫各地州郡,又是打擊河北,但他真正用意卻是試圖利用五等爵位制來提醒和警告袁紹,重建皇統不宜之過急,而謀篡立更是自取滅亡。霸業畢竟不是王業,要就霸業,要繼「桓、文」之功,就要尊奉當今天子。
沮授和田一樣,都已猜到袁紹要求極力重建皇統的背後深意。五等爵位制的提出,正好給了袁紹一個緩衝的機會,暫時把袁紹推到了一個正確的位置上。
袁紹坐在案幾后,兩眼著牛皮帳頂,面無表。
=
「如果李弘同意實施五等爵位制,或者……」郭圖說了半句,覺得李弘同意的可能太小,於是把後面的話又吞了回去。
沮授垂首不語。田輕輕一嘆。
袁紹兩眼盯著沮授看了很久,臉上漸漸出一不易察覺的冷笑,「李弘一定會同意。」他轉頭看看神錯愣的郭圖,緩緩說道,「不同意五等爵位制對李弘和河北來說,是一場災難。如果你是李弘,你會如何選擇?」
郭圖若有所悟。
沮授的目的其實就是著李弘同意實施五等爵位制。
五等爵位制一旦實施,首先李弘的合縱之策就能功,他能為河北贏得寶貴的息時間。其次他能安河北軍政大吏,得到河北上下的擁戴,能夠讓河北迅速從災難中走出來。至於天子和朝中大臣的反抗,本不足為慮。這場關中大,其實已經徹底摧毀了天子和朝廷的威嚴,能劫後餘生逃到河北的朝中大臣寥寥無幾,天子已經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要河北大吏忠誠於李弘,北疆無論如何不會出現象長安一樣的大叛。
明末的歷史紛亂混雜,堪稱是一段由一些有著強大個人魅力的人書寫成的歷史。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這些叛逆者,還是崇禎,袁崇煥,這些當權者,亦或是吳三桂,耿精忠這些背叛者,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爲有了這些精彩的故事,明末的歷史才變得大氣起磅礴,波瀾起伏。
陳峰穿越亮劍世界,覺醒軍事援助系統,只要能完成系統的任務。 陳峰便能獲取功勛值,能夠兌換更多更強的先進精良武器。 而系統指定唯一生意夥伴便是李雲龍。 陳峰便不斷的與李雲龍做生意,從此,老李打上了富裕仗。 於是,旅長經常給獨立團打電話:李雲龍,我恭喜你發財了!
穿越平行世界,陸楓成為一名西南科技大學的學生,日常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每次假期都會去舅舅家農機廠兼職打工。 某天,他正在上課,教室里突然沖進來一群全副武裝的武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