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不能,河不能丟,中原不能不顧。袁紹一時間頭痛裂,一籌莫展。
三個地方都重要,三個地方的形勢發展都直接關係到自己霸業的敗。現在必須儘快拿出對策,以便從目前惡劣優勢中擺出來。
「把北疆軍趕出河是當務之急。」沮授指著案幾上的地圖說道。
河北在冀州大戰結束后,準確判斷出了中原形勢。他們放棄攻打幾乎是沒有任何防守力量的青州,轉而攻打駐有重兵的河,顯然是想牽制我們,阻止我們趁著中原各方勢力實力大損之際進中原,遲滯我們實力的發展,從而讓中原各方勢力得到恢復的時間,繼續保持中原混戰的局面,為他們將來南下攻佔中原做好準備。
如果讓北疆軍攻佔河,陳兵黃河北岸威脅,我們的發展將到嚴重打擊,大人的霸業進程將停滯不前,平定天下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我們要儘快增兵河,把北疆軍趕出河。
目前曹絕地反擊,剛剛殺了馬騰。在前有北疆反間計,後有關中鐵騎全軍覆沒的況下,馬超的背叛是毋庸置疑的。僥倖的是這個消息還沒有傳到關中,我們還來得及殺了馬超,迅速解決隨時會發的關中危機。
至於中原形勢,我們現在還掌控著主。為了達到削弱中原各方勢力的實力,趁機進駐中原的目的,我們要儘快幫助袁把戰線穩定在定陶和昌邑一線,儘可能幫助他佔據下邳和彭城兩郡國,以便讓袁和曹、劉備形對峙局面。只要我們在冬天來臨之前順利解決了河和關中的危機,我們就能騰出手來,把主要力量投向中原。
=
「解決關中的危機可以讓袁譚設計殺掉馬超,但解決中原的危機可就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了。」袁紹稍加沉,對沮授說道,「我們想幫助袁在中原戰場形對峙局面,以便贏取解決中原問題的時間,但曹何嘗不知道時間對他的重要?如果不能在冬天到來之前奪回兗州和徐州,明年曹和劉備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曹和劉備在近期還有一個青州之爭,為了保證彼此的利益,雙方還要一段時間的協商理。」田說道,「另外,讓我們直接達到目的的是子遠(許攸)的主意,讓袁籌建皇統。」
此次袁攻打中原,導致攻擊河北失敗,他已為大漢的叛逆,但正因為他是叛逆,他才能象河北李弘一樣重建皇統,另立新帝。
袁重建皇統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漢出現了三位皇帝。
袁只要讓當今天子的祖父或者父親做了皇帝,那麼兩位天子之間的祖孫關係或者父子關係會讓曹手中的天子地位很尷尬。他手中的天子無論對他而言還是對我們而言,都變得無足輕重。曹既然不把天子給我們,那我們就只要把這位天子廢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把主權讓給曹,不能繼續到他的箝制。
大漢出現了第三位皇帝,各方勢力的分裂隨即加劇。
河北在冀州大捷后,實力上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只待他們恢復了元氣,必將南下中原。我們實力也同樣損,但各方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正在中原混戰,這必將耽誤各方勢力恢復實力的時間。時間對於各方勢力來說無比寶貴。
袁突然重建皇統,各方勢力不但分裂得更加厲害,中原戰火也會愈演愈烈,如此一來,各方勢力恢復元氣發展實力的時間也就悄然而逝。兩三年後,河北起兵南下,散沙一般的中原瞬間就會崩潰,至於其它各方勢力也會因為實力不濟陸續被河北吞噬。
所以,曹絕對不願意看到這一幕出現,劉表和劉備更不願意看到李弘滅絕漢祚。
此時,大人的態度決定了中原形勢的發展。
大人如果縱容、默許袁重建皇統,那麼,袁重建皇統后,就可以公開支持袁了。袁因為大人的鼎立支持而實力大增,因為重建皇統而擺了叛逆的份。大人和袁說曹是叛逆,天下還有誰敢說曹不是叛逆?劉表、劉備面對兩位皇帝,面對袁閥強大的實力,面對中原岌岌可危的形勢,面對河北強大的力,他們該何何從?為了中原的穩定,為了對抗河北,為了保住漢祚,他們只能選擇實力強大的袁閥。但這種結果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因為袁勢必會趁機佔據中原,會和大人形新的對峙。
大人如果反對袁重建皇統,就算袁不顧勸阻強行立了新帝,他也無所作為,他將很快在各路勢力的圍追堵截下敗亡。
=
大人如何選擇?
縱容、默許袁籌建皇統,並把消息送出去。
劉表、劉備為了大漢社稷,必定出面斡旋。如此我們則在冬天之前把戰線穩定在定陶和昌邑一線的目的可以達到。
劉表、劉備出面斡旋的時候,大人沉默不言,自為一方,迫曹放棄天子,把天子送到。
曹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山窮水盡。他如果不放棄天子,轉眼就會敗亡。他如果放棄天子,我們在尊奉一個天子的前提下,可以任由他攻擊袁。袁敗亡,曹也疲力竭了,然後我們就可以出兵中原。
此事的關鍵是要牢牢控制住袁。我們慫恿袁籌建皇統,但不能讓他真的再立新帝。皇統再建,中原局勢勢必失控。從袁這個角度來說,他為了擺目前困境,當然願意再立新帝,把我們都拖向混戰的深淵。為了防備袁臨死反噬,我們必須要把袁再立新帝的時間控制好。只要曹把天子送到,袁就是再立新帝也無法改變我們已經控制住中原局勢的事實了。
=
「大人通過中原各方勢力之間的皇統之爭,不費一兵一卒,不但為解決河和關中危機贏得了足夠的時間,也為迅速攻佔中原鋪平了道路。」田拱手說道,「如果大人同意,可立即著手安排此事。」
袁紹考慮良久,又和沮授等人仔細議定了細節,隨即書告正在陳留的許攸去面見曹,派元圖(逢紀)去面見袁。
「陳留方向的軍隊,是否立即渡河進河,阻擋北疆軍的攻擊?」袁紹的眼睛盯在地圖上的關中、關西上,「北疆軍攻擊河阻,李弘極有可能命令河東方向的北疆軍開始佯攻關中和關西,牽制我們的兵力,所以關西和兩地的軍隊不能徵調。」
「陳留方向的軍隊一旦離開兗州,袁就了強有力的支持。如果曹、劉備趁機攻克了定陶和昌邑,中原局勢就對我們非常不利。」郭圖勸阻道,「這支軍隊我看還是不要徵調為好。」
「北疆軍雖然打贏了冀州大戰,但河北財力有限,十幾萬大軍連續戰四五個月,其消耗之大難以想象,短期它本不可能再度發大規模的攻擊。」田說道,「現在遼東方向有胡人叛,北疆軍的良部又在攻打河,年底之前李弘還有可能派兵攻打青州,所以河東方向的北疆軍即使要佯攻,規模也非常有限。我看,還是派的軍隊北上支援河為好。」
田、郭圖的建議遭到了沮授、逢紀、辛評等人的反對。關中危機一即發,一旦關中出了問題,河東方向北疆軍的馬上就會殺進關中。關西和的軍隊絕對不能。
中原的軍隊不能,的軍隊也不能,袁紹有點左右為難了。
「河有韓浩的一萬河軍,韓瓊、朱靈、陶升的一萬五千河南軍,兩萬五千人人馬完全可以守住河。」沮授拱手請命道,「下願親自到河坐鎮指揮。」
袁紹皺眉考慮一下,搖手說道:「你不要去了,還是讓公則(郭圖)去吧。」
=
九月下,揚州丹郡,秣陵城。
周瑜率三千人馬趕到了秣陵城。
孫策出城三十里相迎。周瑜二十多歲,高大英俊,氣質儒雅。看到孫策后,他急忙下馬,「有勞伯符兄遠迎……」
孫策勉強笑笑,頗為激地說道:「公瑾此時能來,我激不盡啊……」
廣陵大敗后,孫策一度很消沉,但迫於形勢,他不得不想方設法度過難關。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周瑜。
周瑜出世族高門,其家在揚州赫赫有名。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在本朝出任過太尉一職。堂祖父周景任豫州刺史時,前太傅陳蕃曾是他的別駕,潁川李膺、荀緄、杜、沛國硃寓等黨人、名士皆為其從事,可見周家在當時聲之隆。堂叔周忠隨同孝獻皇帝逃到了北疆,現就職於晉朝廷。周瑜自己的父親周異曾擔任過令,不過早年就賦閑歸家了。
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得袁邀請,率兵由長沙北上討伐董卓,離開長沙前他曾把家小移居到舒縣。周瑜的父親周異有於孫堅的忠義,一度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兩家有無通共。孫策和周瑜同歲,兩人往甚,如同兄弟。
三年前,孫策奉命南渡長江攻擊劉繇時,兵力不足,曾向周瑜求援。周瑜帶著三百私兵趕到歷(今安徽和縣西北)與其會合。兄弟二人協手作戰,先克橫江、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江蘇江寧湖鎮)、江乘,進曲阿(今江蘇丹),走了劉繇。
這時孫策的軍隊已經擴展到三萬多人,於是孫策兵分兩路,一路由朱治、周瑜率領,向丹的西南部和豫章郡展開攻擊,和劉繇、華歆(xin)、太史慈等人激戰,一路由自己統率,繼續攻打吳郡、會稽郡。
今年年初,袁要北上會合聯軍攻打河北。為了控制江東,他派其堂弟袁胤(yin)取代周尚出任丹太守。周尚是周瑜的叔父,不好,周瑜於是陪同叔父回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聽說周瑜小小年紀就和孫策一起征戰江東,對他很欣賞,想把他留在邊,但周瑜以父親和叔父都不好為由,婉言拒絕了。袁為他孝心所,特意讓他出任距離家鄉很近的居巢(今安徽巢湖)縣縣長,這樣他既留住了周瑜,又照顧到了周瑜的孝心。
周瑜在居巢還沒有待上幾個月,就接到了孫策的書信。我在廣陵大敗,無法完袁待的重任,形勢危急,請速來相助。
周瑜二話不說,馬上告別父母,帶上人馬渡江而來。
=
孫策和周瑜寒暄兩句后,正要說眼前之事,被周瑜搖手打斷了,「伯符兄,我給你介紹一個人……」
周瑜回頭招招手。一位二十多歲,材魁梧,長臉濃眉的漢子大步走了過來。
「這位是魯肅魯子敬,我的兄長。」
魯肅恭敬地施了一禮。孫策一邊還禮,一邊客氣地笑道:「謝謝子敬兄前來相助。」
「伯符兄應該聽說過子敬兄。」周瑜笑道,「你還記得下邳國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的那位樂善好施的魯先生嗎?」
孫策驚喜地看看魯肅,「聽說過,聽說過,沒想到能在這裡看到子敬兄。」
魯肅是徐州下邳國東城人,襁褓中喪父,由祖母養人。由於家道殷實,他常招聚年,一起講兵習武。天下大后,魯肅不治家事,標賣土地,大散財,賑濟窮弊,同時廣泛結士,在當地甚得民心。周瑜遊學江淮之際,聞魯肅仗義疏財、樂於施捨,特意登門拜訪。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於水井邊暢飲談,十分投機。前幾年徐、揚兩州發大水災,災民千上萬,莩遍野。周瑜曾趕到臨淮向魯肅求助。魯肅當即答應。魯肅家當時有糧兩囤,每囤三千斛,魯肅毫不猶豫就給了周瑜一囤糧食,自此兩人為莫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