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門下督賊曹任意的聲音再度傳了進來,「太傅蔡邕大人,大司徒崔烈大人已經到了府門外……」
李弘搖頭苦笑,「天都快亮了,我竟然還沒看到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李瑋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捶了幾下麻木的雙,抱歉地說道:「那你快去看看兩位夫人和孩子,我先代你去迎迎兩位大人。」
「不行,太失禮了。」李弘轉向屋外走去,「等一下就要上朝了,你還是在我這裡休息一下吧。」
李瑋疲倦至極,也沒有推辭,趴在案幾上就睡了過去。
=
蔡邕和崔烈先是恭賀大將軍打了勝仗,然後大略說了遼東叛的事。
蔡邕主張先把遼東的事放一放,集中力量恢復河北元氣,同時派人去安北疆諸胡,儘可能穩定邊疆。崔烈則主張暫時放棄遼東,集中力平定天下,然後再回過頭去收拾那幫桀驁不順的蠻胡。
李弘笑著調侃崔烈道:「崔大人,今日朝堂上可有人象壯節侯傅大人一樣,高呼『殺了大司徒,則天下可安』?」
崔烈臉一寒,怒聲說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如果朝廷有平叛遼東的實力,何不在冀州大捷后,乘勝南下,橫掃中原?打了一場勝仗,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這種人最是愚蠢,本就是鼠目寸。」
蔡邕立刻咳嗽了一聲,警告崔烈說話注意點。李弘知道崔烈話中的意思,他的矛頭直指長公主。現在朝堂上力主出兵遼東的就是長公主。
「大將軍既然回來了,遼東的事就由大將軍拿主意,我們還是不要過多干涉吧。」蔡邕話鋒一轉,馬上說到了晉局勢,提出了修改制的想法。
制修改需要幾位輔弼大臣聯名上奏,尤其是李弘的支持極為重要。李弘一直靜靜地聽著,沒有說任何話。
崔烈對李弘半夜返回晉頗有怨言,他埋怨了李弘幾句后,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將軍,你對晉的事是不是已經有了主意?你是怎麼想的?」
「我同意修改制。」李弘很痛快地說道。
蔡邕和崔烈驚喜地看著李弘,兩人都沒想到李弘竟然如此乾脆。
「我既然回來了,明天的典禮就不要搞了,太費錢,還是省點吧。」李弘笑道,「聯名上奏的事暫時等一等。我還沒有見到長公主,不知道長公主對此事的看法是什麼。等我弄清楚之後,我們再仔細議一議。」
「好,好,太好了。」崔烈高興地說道,「一切按大將軍的意思辦。」
「大將軍,此事……」蔡邕猶豫了一下,慢吞吞地問道,「你這麼快就拿定主意了?」
「我走進晉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李弘笑道,「冀州大捷后,河北已經穩固,我們馬上就要開始平定天下的征戰,所以朝廷的事必須要跟上步伐,否則我們可能要失去重振大漢的機會。」
蔡邕和崔烈激地站起來,說了一大堆讚之辭。
=
離開大將軍府後,崔烈著依舊站在府門外的李弘,神很複雜。
從李弘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上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四年了。自己是看著李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相比十四前的李弘,此時的他無論在聲上,還是在才智、權勢上,都已達到了頂峰。自己有時就在想,大漢中興后,李弘會象吳漢一樣為大漢中興第一名將,還是象王莽一樣走向篡逆之路?
先帝在世之日,朝堂上下就覺到了李弘的威脅,誰知最後禍大漢的不是李弘,而是董卓。董卓把大漢推向了敗亡的深淵,李弘呢?李弘會把大漢推向何方?現在的李弘如果要篡逆,當真易如反掌。相比八年前,李弘對大漢的威脅已經無人可以阻擋了。
從先帝開始,到張溫和自己這幫大臣到北疆,到長公主主政,所有人都把重振大漢的希寄托在李弘上,但所有的人也在努力制約李弘,都想把李弘對大漢的威脅降到最低。李弘也是人,他也覺到威脅,他也要為生存而努力抗爭。這種越來越尖銳的矛盾會不會激烈撞,最後導致大漢的徹底顛覆?
崔烈收回目,重重地仰躺在馬車的靠背上,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
李弘對大漢的忠誠,努力要挽救大漢的決心,朝野上下都能得到,但這世上的事並不是你有忠誠,你有決心就能做好的。
隨著冀州大戰的勝利,河北的穩固,李弘對大漢社稷的威脅愈發的凌厲,凌厲到上至長公主下至朝中大臣,人人都惶恐不安,個個都有一種大難臨頭的覺。這種威脅一部分來自李弘本人,但更多的是來自李弘的部下,對李弘非常忠誠的北疆文武大吏。
朝野上下之所以有這種覺,其本原因就是皇權的淪喪。
這兩年流傳最廣的就是袁氏代漢的「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而袁紹、袁兄弟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又恰恰為這個流言添加了重重的砝碼。曹重建皇統更是大逆不道,他的目的是什麼?當真是要重振大漢?以曹目前的實力,恐怕連他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重振大漢吧?
袁氏兄弟實力最強,但他們先是拒絕承認皇統,等到孝獻皇帝死了,他們又遲遲不願重建皇統,袁氏兄弟圖謀篡之心,白癡都能猜出來。曹以並不強悍的實力重建皇統,重重打擊了大漢天子的威儀,讓皇權淪落到了極致。此時如果再有那個州郡大吏不自量力建皇統,踐踏皇權,大漢分崩離析之日也就屈指可數了。
然而,只要李弘在,北疆在,河北在,大漢依舊有中興的希,但如果李弘或者李弘眾多的部下圖謀篡逆,那麼大漢一夜之間也就能煙消雲散了。
所以,在皇權逐漸淪喪的今天,在河北實力越來越強悍的今天,制約李弘的權力,分裂李弘的部下,已經了當務之急。
=
張溫和崔烈等人在孝獻皇帝到達晉重建朝廷后,已經預到這種威脅的近,所以很早就開始了分裂北疆的籌劃。在他們看來,隨著孝獻皇帝的長大和河北的漸漸發展,北疆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天不遂人願,因為孝獻皇帝不更事缺乏對國政的理解,因為長公主急躁的心理和對重振社稷的,終於導致了孝獻皇帝的駕崩和皇權的急劇淪落,導致了河北戰事的發。李弘和他的北疆權勢不但沒有得到削弱和分裂,反而更加強大了。此消彼長之下,社稷崩潰的患不可避免地來臨了,而且來得非常早,非常猛烈。
冀州大捷后,李弘的聲更加高漲,北疆的實力更加強悍,而此刻皇權的淪落,將把李弘推向一個什麼樣的位置?隨著時間的延續,李弘將橫掃中原,平定天下,到那時,即使是李弘本人,恐怕也無法阻擋皇統的更替,王朝的變遷。
長公主顯然看到了這撲面而來的威脅,所以在得知北疆軍已經展開全線反擊后,馬上借著河北財賦即將告竭的機會,說服了徐榮等北疆大吏,急不可耐地手了。的急躁心理依舊,而且面對李弘的強大,極度不自信,竟然拿皇權做賭博,竟然拿李弘對的寵和信任欺騙徐榮這些北疆大吏。
李弘如果不放棄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皇權必打擊,北疆勢力也將遭重挫,以李弘的為人,他決不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長公主準了李弘的格,一擊而中,既鞏固和強大了皇權,又不著痕跡地分裂了北疆勢力。現在李弘迫於形勢,不但要出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還要幫助長公主對抗朝中大臣和門閥富豪們的反擊。
但李弘會輕易放棄權力?
此刻距離平定天下之期還很遙遠,河北的穩定將直接關係到大漢中興的敗,關係到河北一千多萬百姓和十幾萬北疆將士的生死,無論從哪一點出發,李弘都不敢輕率地出權力。
所以,李弘肯定會反擊。李弘反擊的手段很簡單,奪走皇權,自己主政,開始走向篡立。
=
蔡邕、崔烈、劉和等公卿大臣為了挽救這可能會為事實的結局,殫竭慮,最後只好無奈地選擇了一種辦法,借口制衡皇權修改制,把大將軍推到丞相的位置上,繼續讓大將軍掌控軍政大權。雖然這會讓大將軍的權力更加膨脹,但造就一個權臣總比造就一個摧毀社稷的叛逆要好。而且,隨著時間的延續,北疆文武大吏將陸續進朝堂,北疆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會在朝堂上迅速擴大,繼而分裂、對抗,最終會形制約和抗衡李弘的力量。
過去董卓堅決不讓自己的部下進朝堂,一個人獨掌權柄,最後敗亡。李弘吸取了董卓敗亡的教訓,不餘力地把自己的部下推進朝堂,希通過共掌權柄來維持自己的權勢,但這種辦法有個巨大的弊病,一旦訌,敗亡更快。
另外,通過修改制,相權被全部拿回,這樣出於門閥富豪的諸多大臣們可以利用不斷修訂國策的機會,把自己的損失補回來甚至撈回更大的利益。李弘治理河北這麼多年,門閥富豪們雖然一度有些損失,但後來李弘都通過各種辦法補償了他們。門閥富豪們現在寧願讓李弘掌控權柄,因為李弘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更有保障的收益,而長公主遠遠要比先帝厲害,不但要榨取門閥富豪們這輩子的錢財,還要榨取他們子子孫孫的錢財,太瘋狂了。
=
「你在想什麼?」蔡邕看到崔烈閉著眼睛坐在那裡,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關心地問道,「你如果太累,早朝就不要去了。」
崔烈從沉思中驚醒過來,他出瘦骨嶙峋的雙手,了眼睛,小聲問道:「你說,大將軍為什麼答應得如此痛快?」
「那是因為他另有對策。」蔡邕毫不猶豫地說道,「大將軍同意修改制,但並沒有答應出任丞相一職。對他來說,做不做丞相無所謂,他要的是軍隊。他做了丞相,軍隊怎麼辦?誰來統率軍隊?」
崔烈嘆了一口氣,「這麼說,他還是要做大司馬大將軍?」
「如果他願意做個『霍』,盡心輔佐天子中興大漢,未嘗不是大漢之福啊。」蔡邕眉頭舒展,臉上出了一笑容,「他這個人,我還是了解的。如果他要篡立,當初就不會攻打長安救回孝獻皇帝了。」
「做『霍』?」崔烈了花白的鬍鬚,「長公主會讓步?」
「長公主這種做法已經傷害了大將軍。」蔡邕惋惜地搖搖頭,「按常理,大將軍回到晉后,第一件事是進宮拜見長公主,但這次……」
崔烈坐在那裡一言不發,默默地想著心事。
「剛才,你恭喜大將軍,說田疇大人要娶冀州甄家之,是真的?」蔡邕忽然想到什麼,手推了推崔烈,笑著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崔烈「哦……」了一聲,「前幾天甄儼大人來信,特意告訴我的。聽說是大將軍提的親,鍾繇和賈詡兩位大人為。」
「看樣子,你崔家的勢力太大了,太招搖了……」蔡邕樂呵呵地笑道。
「這是好事啊。」崔烈說道,「我正擔心我們崔家樹大招風。這次冀州甄家和田疇大人結親,我可要備一份厚禮。說起來,這都要謝大將軍想得周到。」
「大將軍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什麼都不懂的武人了。」蔡邕拍拍崔烈的手臂,「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大將軍的心思越來越慎,相信晉的事一定能轉危為安。」
崔烈好象想明白了,他揮揮手,輕鬆地笑了起來,「我們老了,活不了幾天了,由他們鬧去吧。」
=
李弘輕手輕腳地走進臥房。
一覺醒來,魂穿大唐。悲摧的杜二少,開局就麵臨著兩個選擇:沿著曆史發展軌跡,迎娶公主,幾年後被李二宰掉;拒接聖旨,不當李二的女婿,麵臨抭旨重罪。失勢的杜二少,拒絕李二聖旨,被貶幽州城守大門。幽州城破、百姓遭殃。關鍵時刻,杜荷趕到,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殺退突厥五萬前鋒大軍。浴血奮戰、一戰成名。討伐突厥、橫掃北方;打服高麗,還大唐百姓一個安定、平和的生存環境……
朱元璋:“一群貪贓枉法之輩,朕要殺光他們。” 韓度:“陛下息怒,與其殺了,不如廢物利用,壓榨乾淨他們的剩餘價值纔好。” 朱元璋:......
總之一句話,張大少爺確實是一位非常非常難得的好人,謙謙君子,絕對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當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張大少爺兼張大探花再是好人,總有一批心胸狹窄、心理變態、居心叵測、缺乏教養的宵小鼠輩對他是百般詆毀、萬般污衊——至少建奴們和包衣奴才們就沒一個能看張大少爺順眼的。為什麼呢?因為咱們的張大少爺活生生的毀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毀了康乾盛世!惡狠狠的毀了被包衣奴才無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大宋戰神狄青,戰陣何等威勢?戰功何等榮耀?不過惶惶不可終日,驚懼而終! 這大宋朝,悲哀不遠,終究要有人來掀桌子! 狄詠來了,改變一切! 歐陽修,包拯,王安石,司馬光,曾鞏,蘇軾,蘇轍……這是大宋的風華。 馬踏黨項,推平契丹,壓製女真,統治草原,再開西域……這是狄詠的人生。 狄詠是文壇魁首?其實不是,他是一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