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司馬大將軍李弘上奏天子,以自己和朝廷所定的「十年之約」為借口,另外考慮到自己常年征伐在外無法正常行使職權,所以特意請辭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
李弘的奏章引起了朝堂上下的震。誰都沒有想到李弘這麼痛快地出了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他是不是還有后招?呂布率領北軍正在返回晉的路上,當大軍到達晉之日,李弘會不會發兵變?大臣們越想越怕,心中惶恐不安。
太傅蔡邕、大司徒崔烈、大司空劉和立即約見李弘。昨天晚上在長公主的接風筵席上,大將軍是否徵詢了長公主的意見?長公主的的態度是什麼?
「長公主收回權力的決心非常大,我沒有任何選擇。」李弘坦然說道:「我和諸位大人立即聯名上書,督請陛下修改制,拿回所有的相權。」
第三天,以太傅蔡邕為首的四位上公、九位上卿、三位諸卿和三十多位秩俸兩千石以上的朝廷大員聯名上書,要求修改制。
新制基本上是沿襲了大秦朝和本朝初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
在新制中,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輔佐皇帝理全國政務。丞相總領朝廷百、支持朝中大政、召集朝議、決定國家軍政大事、封駁詔書、任免和選用吏、主持郡國上計、考課彈劾百、對上諫凈和對下執行誅罰等大權,凡國家要政無所不及,地位尊崇權力極大。
太尉協助皇帝理全國軍務,是武將的最高榮譽職務,主要是制約丞相的相權,防止丞相染指軍權。太尉一旦加「隸尚書事」,則參予理國政。
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負責掌管皇家圖書、理呈送皇帝的奏章、承轉皇帝的詔書;監察天下百,外督領部刺史監察郡國行政、領侍史審理中央和地方各級員的不法案件。史大夫職掌清貴,為「憲」之任,為百所憚(dan)敬。
由於新制中丞相和史大夫的存在,導致府中的尚書臺和史臺的權力幾乎被全部轉移了出去。
=
當天下午,長公主做出了回應。不但拒絕了大臣們的奏議,還下詔給大臣們,建議把尚書臺從府劃出,提高尚書臺的地位。
府是本朝皇帝理政務的主要機構。尚書臺隸屬於九卿中的府,不是一個獨立機構,長公主要求把它從府中劃出,做為一個獨立機構存在,顯然是為了加強中朝的地位和權力,以便自己更加肆無忌憚地奪取相權。
大臣們也立即做出回應,他們否決了長公主的建議,極力要求修改制,並聯名舉薦大將軍李弘為新制中的丞相一職。
李弘在目前朝廷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大臣們把他推到長公主的對立面,就是迫使長公主讓步。
=
當天晚上,長公主果然讓步,同意修改制,但堅決要求把尚書臺從府劃出,做為一個獨立機構存在。
同時,做了一個讓大臣們目瞪口呆的決定。
長公主下詔,拜李弘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臺。
大臣們把李弘推到前面迫長公主讓步,出相權。長公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也把李弘推到前面,拒不出由尚書臺控制的相權。
這樣一來,就算制修改了,新制中的丞相和史大夫的職權還是被大量削弱了。
長公主利用自己手中的皇權,強行要把尚書臺劃為一個獨立機構,並把這個權力大增的尚書臺給了李弘,其用意顯然是打算把李弘推到大臣們的對立面,分裂李弘和大臣們之間的聯盟,讓李弘出面迫大臣們放棄修制奪回相權的妄想。而大臣們面對權力急劇膨脹的李弘,也只能選擇放棄修改制的想法,維持現狀了。
李弘做了丞相,最多是一個權臣,還有天子和長公主的皇權約束,但李弘一旦掌控了尚書臺,同時掌控部分皇權和相權,那他就不止是一個權臣,而是事實上已經形了篡立的局面。此刻的李弘就象當初的王莽,只要他願意篡立漢祚,什麼時候都可以,毫無羈伴。
=
李弘主出了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卻因為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對相權的爭奪,因禍得福,反而在不經意間得到了更大的權柄。
這種局面,長公主不願看到,朝中大臣們更不願看到,這本就是一場兩敗俱傷,一場葬送社稷的腥廝殺。
現在看起來,長公主的損失最大,雖然拿回了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消除了李弘割據稱霸的患,維護了皇權的尊嚴,但卻失去了對相權的控制,甚至還失去了部分皇權,也就是部分國政的決策權。
朝中大臣們在這場爭鬥中益頗多。如果他們能功阻止長公主把尚書臺獨立出去,那麼即使李弘以大司馬大將軍之職督領尚書臺,他們也能拿回更多的相權,畢竟丞相和史大夫的職權太大了。此刻對大臣們來說,他們寧願失去一部分國政的決策權,也不願意失去已經到手的丞相和史大夫的大部分職權。但問題是,大臣們取得這部分相權的代價過大,這是長公主以犧牲部分皇權換回來的,對社稷的危害難以想像。
李弘的益最大,但同時也了矛盾的焦點,了天子、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共同的對手。
=
長公主再次拿社稷來賭博。
犧牲部分皇權,為的就是讓大臣們迫於李弘的威脅,不得不重新站到自己一邊,從而迫大臣們讓步,讓自己重新控制權柄。
此時此刻,大臣們沒有選擇,只得屈服於長公主的脅迫。
太傅蔡邕、大司徒崔烈、大司空劉和、太常荀攸等大臣深夜進宮拜見長公主,商議削弱和制衡李弘的辦法。
大臣們的意思是希長公主不要把尚書臺獨立出去,不過即使是這樣,李弘的權柄依舊很大。雖然長公主依舊主政,但尚書臺是國政的主要決策機構。李弘手握兵權,現在又掌控朝廷的決策機構,其權力之大,已經導致朝堂上的權力正在逐漸失衡。
=
「李弘不是霍,現在也不是孝武皇帝駕崩后的太平盛世,我們不能冒著社稷傾覆的危險,盲目效仿當年的制格局。」
崔烈激地說道,「當年孝武皇帝駕崩后,霍等大臣奉命輔弼帝。霍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弟弟,跟隨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孝武皇帝非常信任他,但孝武皇帝之所以讓霍以大司馬大將軍的份督領尚書臺,掌控權柄,其真正的目的不是讓他維持社稷的穩定,而是要他利用中朝尚書臺的權力,制衡當時的宗室勢力和外朝的士族僚勢力,防止社稷,國祚毀於一旦。」
當時孝武皇帝之子燕王劉旦為了爭奪皇統,丞相上桀、史大夫桑弘羊等人為了奪回被尚書臺搶去的權柄,兩方勢力互相勾結,聯手對抗霍。劉旦和上桀曾打算髮兵變,但被孝昭皇帝和霍出手鎮了。燕王劉旦和丞相上桀死後,朝中權力得以制衡,霍主掌大權二十多年,歷經孝昭、孝宣兩代皇帝,輔佐兩位皇帝創造了「昭、宣中興」的局面,完了他對孝武皇帝的承諾。
但今日的大漢不是昔日的大漢,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殿下如果打算仿效當年孝武皇帝的託孤大計,以大司馬大將軍李弘主掌尚書臺掌控權柄,以此來平衡外朝和中的勢力,制衡皇權和相權,必定是養虎為患。
今日的大將軍主掌兵權,手中有二十幾萬大軍,實力極其強悍,如果再讓他督領尚書臺主掌權柄,其權勢之大,前所未有。等到將來天下大定,君弱臣強,以李弘的蓋世功勛,天下哪還有人知道大漢天子?那時李弘已經不由己,就算他不想篡立,別人也會他篡立了。
=
「老大人,那你說怎麼辦?」長公主泰然自若,神態悠閑地問道。
崔烈著眼前那張艷不可方的臉龐,心裏氣不打一來。如果不是你急於搶奪李弘手中的軍政大權,不是你把矛頭對準門閥富豪,事怎會變今天這個樣子?
「我好不容易拿回了大將軍手中的軍政大權,你們馬上就來搶,好象我一個人獨吞了不給你們似的。好了,現在你們滿意了,你們如願以償了。制也修改了,丞相也給你們做了,你們該知足了吧?」長公主臉上出一鄙夷之,「難道你們還不滿足?還要我著大將軍出兵權?」
「我剛剛收回大將軍的六州四郡軍政大權,你們馬上就和我作對,馬上讓他做丞相。」長公主撇撇櫻紅的小,十分不滿地說埋怨道,「你們是不是老糊塗了?大將軍手上還有兵權,你們讓他做丞相,我手裏的相權還能保得住?大將軍主掌了所有的相權,他對社稷的危險難道就不大了?」
蔡邕、崔烈、劉和、荀攸幾位大臣互相看看,一臉的無奈。長公主因為大將軍而盲目的信任大將軍。大將軍不是長公主的錯,但盲目信任大將軍就是長公主的錯了。李弘極其痛快地出手中的軍政大權,難道就是因為你他,信任他,所以他馬上得做出了回報?
這是大漢的朝堂,不是家裏的庭院,這裏沒有可言。大將軍已經到了威脅,生存的威脅,他之所以願意痛快地出軍政大權,是因為他手中還有兵權,還有軍隊,他還有實力可以隨時把威脅自己生存的對手碾齏。
外朝大臣之所以要聯合起來迫長公主修改制,讓大將軍出任丞相,就是要把大將軍對社稷的威脅降到最低,讓他和長公主形對立,讓相權和皇權保持對立,把天子和長公主從敗亡的深淵中解救出來。
但長公主顯然沒有理解外朝大臣的這番苦心。
相信大將軍近乎到了盲目的地步,不願意和大將軍對立以致於決裂,所以在滿足了外朝大臣們的願同時,把大將軍推到了更加顯赫的位置上。在長公主看來,讓大將軍督領尚書臺,一來可以讓大將軍代替自己控制部分相權,免得外朝大臣總是把矛頭對準自己,二來可以讓自己控制的皇權因為大將軍的鼎力支持而變得更加穩固,更加有威儀。
長公主仿效孝武皇帝託孤時留下的制格局,讓大將軍利用手中的權力,保護和強大皇權,制和制約相權,打擊一切挑釁和威脅皇權的力量。
=
長公主毫沒有更改自己想法的意思。
蔡邕、崔烈等外朝大臣也毫沒有放棄奪回相權的意思。
雙方槍舌劍,你譏我嘲,各說各的理,誰都不讓步。
蔡邕、崔烈、劉和現在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對面這位國天香、儀態萬方、從容自若,說話條理分明、滴水不的長公主就是當年那個哭的小孩?長公主真的長大了,不服老都不行了。
=
外朝大臣們利用制修改的機會,尤其是李弘不再出任丞相一職的況下,幾乎拿回了除部分國政決策權以外的絕大部分相權,相比這之前的制,外朝大臣已經大獲全勝了,現在之所以和長公主還在激烈爭吵,主要是擔心李弘利用自己手中的實力挾持了天子和長公主,繼而實際控制了皇權。
其實,讓李弘出任丞相,讓相權和皇權對立,遠沒有長公主目前這種做法更有利於權力的制衡和朝廷的穩定。
李弘做了丞相,實際上已經是權臣,只要他稍有逾越,皇權形同虛設。君弱臣強的格局,無論對重塑強大皇權,還是穩定社稷都非常不利。
相反,李弘如果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臺,實際上只控制了兵權和一部分國政的決策權。兵權對於目前平定天下中興大漢來說,是必要的,也是必須要給李弘的。還有一部分國政的決策權也不是完全控制在李弘手裏,主掌皇權的長公主和主掌大部分相權的丞相都要分。國政的決策是需要合議的,李弘一個人做不了主。
看惯了老套的三国争霸,现在来点不一样的。东明、西唐、南汉、北元、中宋……项羽大战五虎上将,张良智斗鬼谷子,白起VS韩信……最强大的诸侯阵容,最巅峰的文武群英,最艰难的一统之旅。请记住,这不仅仅是三国,更是新战国,华夏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朝代,一個穿越到婚房的倒楣大學生,一座神奇的圖書館,成就了一段舉世無雙的傳奇人生,當林寒以優雅的姿態走著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時,大寧朝上下對'妖孽'二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世上的道路千千萬,總要一條一條試試嘛。 林寒語。
楚風穿越到異世大陸的楚國,成為了一個閑散王爺。在戰國七雄的時代,一看楚國滿朝文武的配置,他開始深度絕望。左丞相秦檜,右丞相嚴嵩、太師董卓。六部尚書:司馬懿、蔡京、和珅、王莽、鰲拜、來俊臣。東廠都督趙高,西廠都督魏忠賢。上將軍,刑道榮。九門提督,潘鳳。另有四位異姓王:海東王朱棣,汝南王趙匡胤、淮西王安祿山、鎮北王吳三桂。更有皇后武則天,皇貴妃慈禧、貴妃楊玉環,坐鎮后宮。楚風這輩子,本想安安穩穩當個閑散王爺,安全茍到滅國就跑路的!未料老皇帝深夜突然駕崩,膝下唯一皇子也當夜暴斃而亡。楚風一臉懵逼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