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一七零章 亂世用重典

《回到明朝做昏君》第一七零章 亂世用重典

聽到朱由校的問題,魏忠賢連忙說道:“是啊,皇爺。這些人圖謀不軌,簡直就是枉爲臣子!陛下讓奴婢把他們都抓起來吧,這種人就全都應該去死了!”

朱由校靜靜地看着魏忠賢義憤填膺的陳詞,臉上沒有什麼表

對於魏忠賢來說,他此時需要立威,需要拿這些人開刀,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殺人。

可是對於朱由校來說,事反而沒有那麼重要,即便是有人跑到午門去跪諫,其實也是無所謂的事。你們去就去吧,正好可以那個時候讓魏忠賢出頭。

對於朱由校來說,事到了事今日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必要再繞彎子了。

“行了,朕知道了。”朱由校點了點頭,擺了擺手示意魏忠賢退下,顯然沒有再和他說的意思。

雖然心中很不甘心,可是魏忠賢看着自家皇爺淡漠的樣子,也知道皇爺這事不想再和自己繼續說了。如果自己還要說,那麼必然會讓皇爺厭惡。

所以魏忠賢便恭恭敬敬的磕了頭,躬着子退了出去。

等魏忠賢走了之後,朱由校這才轉頭看向一側站着的陳洪,冷聲問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方纔魏忠賢說的這些話,朱由校是不會相信的,實在是摻雜着太多他個人的東西在裡面了。

所以朱由校沒有第一時間答應魏忠賢殺人立威,因爲自己不能那樣做,絕對不能夠讓魏忠賢現在就去搞事

“回皇爺,消息最早是從都察院傳出來的。”見朱由校提問,陳洪連忙也知道不能自己不能和魏忠賢一樣夾帶私貨,便老實的回答道,又將事的經過說了一遍,從餘懋衡、崔呈秀,再到李茂,整個事全部清清楚楚的說全乎了。

Advertisement

朱由校點了點頭,手輕輕敲打着龍椅的扶手,臉上沒什麼表。他在思考,思考自己該怎麼做。

顯然事已經演變了兩派之爭,不再是東林黨自己一家的事。孫慎行不但把自己這個皇帝拉下了場,還把更多站在岸上觀戰的人也拉下了水。

到現在這個程度,矛盾已經被激化起來了。一方面是徐啓他們爲首的泰州學派,也就是李贄的心學思想,另外一方則是傳統的理學學派。

原本朱由校是隻想着一步一步慢慢來,先把東林黨給打掉,然後再搞其他的。

但是孫慎行顯然不想讓朱由校這麼做,所以搞出了那樣的事,就要把矛盾激化了起來,把整個理學派都拉了進來,甚至把天下的讀書人都拉了進來。

在這樣的況下,徐啓他們就了衆矢之的,顯得有一些勢單力薄。

對此朱由校自然是不能夠坐視不理的,想了想,對陳洪說道:“讓錦衛那邊兒加快進度,怎麼這幾個案子還沒有查清楚?”

朱由校說的案子,雖然說是幾個,但其實就是一個,就是東林黨貪污的案子。只不過牽扯到了兵部戶部和工部,之前置了一批,還有一批沒有收拾,尤其是工部那邊。

“等一下你去一趟錦衛,讓駱思恭快點拿出一個結果來。”朱由校的言語之中已是滿滿的嫌棄,錦衛做事效率還真是低下。

“是,皇爺。”陳洪連忙恭敬的答應了一聲。

陳洪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提醒一下駱思恭,他的工作方式需要更加積極一些,向魏忠賢多學習一下。如果再這麼搞下去,駱思恭的位置怕是保不住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他不知道陳洪的想法,即便是知道了,其實也無所謂。

Advertisement

“對了,還有一件事。”朱由校想到了什麼,再一次開口說道:“朕記得錦衛還關着一些鬧事的學子吧?是不是有這麼個事?”

“回皇爺,的確是有這樣的事。”陳洪答道。

“讓錦衛也理了吧。把人放出來,革除了他們的功名,全部送到遼東去充軍。”朱由校面無表地擺了擺手,貌似是在催趕一羣蒼蠅一樣。

這個倒是有些讓陳洪意外了,置的這麼嚴重嗎?

開革了功名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全部送到遼東去充軍?

不過陳洪也不敢多問,這不是他能夠的事,於是連忙說道:“是,皇爺。”

朱由校再次擺了擺手,催促着說道:“行了,馬上去辦吧!”

所謂世用重典,在這樣的時候必須要下狠手,不然沒有其他的辦法。

置那些鬧事的學生,其實就是一個震懾,讓其他的士林學子們不要再搗,否則的話不但會革除功名,還會直接發配充軍。

朱由校不覺得這裡面有多人是因爲和骨氣才這麼幹的,大多數人都是爲了刷一個名聲,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爲了個瓷、蹭個熱度。

至於所求何事,無非就是求名求利。如果真的有人是因爲和骨氣,那朱由校也無所謂。

他們越是有和骨氣,對朱由校來說就越是要懲罰他們。原因同樣很簡單,你跟我不是一路人,那麼你越出,我反而越要弄掉你,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自從東林黨結黨營私的案子被理後,朝堂上下還沒有安穩幾天,便再一次變得風風雨雨起來,而且比上一次更嚴重,有一種越來越激烈的覺,充滿了山雨來風滿樓的陣勢。

Advertisement

中下層的員,已經在開始想辦法了。

有門路的員,第一時間選擇了外放,看樣子京城這幾年是安穩不了了,所以到外面去做必然是最好的選擇。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想要外放有些難度,關係不是特別的都不行。

實在是沒有靠山、什麼門路都沒有的小員,索就直接辭不好、回家孝順父母等各種各樣的理由都有。

對於他們來說。不做可以,但是命不能扔在這兒。上一次的案子殺了多人了?

兵部和戶部的人,除了幾個侍郎和尚書還在審問,其他的全都一刀砍了。

那是多人?

這些人全都要被抄了家,家人全部扔到遼東充軍。誰不害怕?

再加上工部那些人馬上也會被收拾掉,上午的時候錦衛出手抓了工部右侍郎,人家說工部尚書也是自難保,工部上下也是人心惶惶,一時之間誰不害怕?

加上前些日子被抓的那些學子,現在也終於有了一個說法,所有被抓的學子有功名在的全部開革,一起押赴遼東充軍,這簡直就是最嚴酷的手段了。

一時之間輿論紛紛,不讀書人都躲到城外去了。

要知道京城聚集了這麼多讀書人,很多都是爲了明年的科舉來的。現在一看,京城太危險了,咱們還是先閃閃吧。

朝廷如此做法,雖然讓一些人害怕,可是也同時激怒了一些人,這些人就是以李茂爲首的員。

他們認爲朝廷這是倒行逆施,認爲當今陛下如此心狠手辣,不是仁君之道。

這一句不是仁君之道,其實已經是很重的說法了。

因爲在儒家裡面,仁就是最高的奧義。不是仁君之道,那你就和這個仁沒有關係了。在這上面還有一個更狠的,那就不是明君之道。

不是明君的是什麼?那就只能是昏君了。

大喊一聲,不修德政、妄戮無辜,然後再大罵一聲昏君,一個忠臣的形象就這麼出來了。雖然事後可能會被打死,但是必然會名流青史。

大部分人覺得死不了,抱着法不責衆的心態選擇搏一搏。反正這些人越聚越多,一直在策劃午門跪諫,只不過他們需要一個領頭羊。

於是乎這些人開始尋找合適的人當領頭羊。

孫慎行和高攀龍已經不在了,韓爌和趙南星是叛徒,徐啓和黃克纘都靠不住,閣的幾位大學生就剩下一個孫承宗了,所以開始有人去聯絡孫承宗。

除了把目放在閣之外,這些人還把目掃到了其他的地方,想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很快他們又選定了一個目標,這個人就是新任的戶部侍郎左斗。

他們覺得左斗是東林黨的老臣,現在又做了戶部侍郎,正好讓他出頭。其實說白了,他們就是在斗。

因爲外界已經有了傳言,那就是左斗之所以能夠當上戶部侍郎,是因爲他投靠了閣次輔徐啓。

閣次輔徐啓和陳可道的關係自然很容易查得清,現在已經是朝野皆知了。

陳可道鬧出來的事,很多人都覺得是徐啓在給他撐腰。不人都覺得陳可道就是這一次事的導火線,正是因爲他的存在才使事變得現在這樣。

崔呈秀等人也在鼓吹陳可道的學說,所以衆人才去找左斗,就是要用外界的名聲把左住。如果左斗不聽話,那麼他的名聲也就臭大街了。

事實上左斗是東林黨之中數的務實員,就是不炮能做事的那種。

消息很快就傳進了皇宮大,朱由校也知道是怎麼回事,略微有些無奈。

原本朱由校是沒打算手這件事的,他想讓這些人到午門來鬧,到時候讓魏忠賢出手,同時讓閣表態,也彰顯自己的態度。

可是現在看來卻不行了,他們在用外界的輿論來朝中的大臣。

原本朝中的大臣是不必表態的,裝頭烏就可以了,後面的事也牽扯不到他們上來。等到事過去之後,他們就還是他們。自己不去強迫他們,這也是君臣之義。

但現在朝中大臣被輿論迫了,誰知道會不會做出什麼讓自己不滿意的決定。到時候自己肯定要罰他們,所以還是要杜絕這件事

朱由校要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