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贅婿 第1183章 舊夢故去 新的旅程(下)

《贅婿》第1183章 舊夢故去 新的旅程(下)

第1183章 舊夢故去 新的旅程(下)

“怎麼說?”

篝火的燃燒裡,陳凡與錢寧低聲談,走過或明或暗的檐下拐角。

“很簡單,過去這片天下,以鄉賢治理地方,縱然有知府、縣令,但皇權不下縣,在地方上,皇權跟鄉賢相互制衡。對百姓而言,雖然皇權跟鄉賢都有可能迫害他們,但鄉賢畢竟紮於當地,哪怕盤剝害民,會有個底線。但如果讓這個制衡消失,通過對土地的爭奪將所有的權力收歸政府,那麼不到足夠制衡的地方員對百姓的盤剝,會是沒有底線的。那個時候,從地主手裡收回的土地,很難說是歸了國家,還是歸了縣太爺……”

“那有沒有……先只收土地,暫時不全面奪權的可能呢?”

“收土地這種事,又不是國家要拿了土地來發賣,中飽私囊。而且,土地這種東西,是那些地主的命脈,權力拿不住,各地違,名義上的收,也沒有實質意義,而倘若土地能收上來,實際上就證明華夏軍的權力在地方已經徹底倒鄉賢。不收權而收土地,收了土地沒收權,這種事本不會有。”

“……接著說。”

“而且按照寧先生那邊的構想,土地和權力的回收,實際上是爲了對底層百姓的掌控和員能力,有了這種掌控和員能力,就能驅使他們去讀書、去明事理,當他們讀了書、懂了道理,也會實際上提升一個國家對底層百姓的員。這些東西相輔相,互相促進,是平等實現的可能道路。”

“……”

“按照那邊的說法,土地、權力,實際上也是責任。這個權力在那裡,你可以把它從鄉賢的手裡奪過來,奪過來之後,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你會比鄉賢地主做得更好,必須在實質上有的方法來保障所有百姓的利益。如果沒有這種的方法論,哪怕高喊人人平等是世上的真理,那也不如把權力還給鄉賢,更加穩妥,沒有方法論的人人平等,並不比鄉下地主的盤剝更正義。”

Advertisement

兩人行走向前,錢寧說著從寧毅那邊聽來的話語,陳凡靜靜地聽著。

長久以來,華夏軍當中由於寧毅的推,存在各種思的流派。這期間,由西瓜作爲支撐的民主派系對於平等的探索最爲純粹與深,而作爲苗疆一系的元老,陳凡也早就知道,長久以來,寧毅都會坦誠地跟西瓜等人討論各種平等的實踐手段。

而在西瓜的邊,悟最高的左右手錢寧對這些東西的理解也最爲深刻,包括老牛頭的實驗當中,由於西瓜無法過去坐鎮,也是派出錢寧作爲觀察員仔細看完了實踐的整個過程。也是因此,他此刻談起來的這些想法,實際上也就類似於寧毅推這件事的基本構想。

“……各種推演進行了很多次。”錢寧平靜說道,“在絕大部分的況裡,派駐各地的地方員,腐化的可能,以及應對上頭檢查、甚至把檢查人員拖下水的可能,都高於一個危險值,我們可以多開會,靠人自覺,或者實行酷刑……但結果都算不上樂觀。當然,沒有實際手之前,我們也不能確定,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因爲在這種推演裡,大家肯定會衝著最壞的結果去……”

“老寧那邊有辦法?”

“現在我也說不清。”錢寧搖了搖頭,“按照寧先生的看法,這些推演最大的問題,是距離的問題……華夏軍當初在小蒼河,寧先生一個人,就能讓它轉起來,部出事,他能第一時間反應,到了和登三縣,反應比較慢,有時候會出問題,現在我們佔了整個都平原,地方寬了,很多外地傳來的消息,複覈比較麻煩,尤其是地方鄉下的,很容易會出各種紕……”

Advertisement

“如今我們打敗真人,又有第五軍、第七軍的兵強將坐鎮,明面上沒有人能翻得起大波瀾,強推土改,雖然有風險,應該也還做得到。但如果將來放眼整個天下,從汴梁到嶺南,派出一個工作組,十天半個月。查證一件事,幾個月。到他們回來,如果出問題再做第二查證,證據基本已經沒有了。那這樣一來,如果一個員要在外地做些壞事,中樞本反應不過來,與地方百姓有共同利益的鄉賢地主,反而會是正義的。”

“一切在於信息。”錢寧說道這裡,搖頭笑了笑,“有一次他說了這句話,後來建議我們去格院找找答案,說有些時候新技的出現也許能推世界的發展。我們去看了看,有幾個想法,說不太準……但我們覺得,土地改革還是被定下來了,雖然放眼天下條件不夠,但還是準備在西南走一走鋼,探一探路,而且你想得到,對這件事,西瓜肯定是最支持的……”

此時周圍的夜沉潛、星繁如熾,躁的城池正在浮起的烽煙中煎熬。這是象徵著江南又一次大盪啓幕的時刻,兩人平靜地流著這些話語,又對西南的未來討論了片刻。也是這個時候,夜中黑暗的院牆上,面帶刀疤的子正靜靜地眺城池間起伏的火。

過去江寧的痕跡,正在這焚燒的煙火中消磨殆盡,曾經走過的街頭巷尾,是人非,居住的深宅大院,也已經化爲廢墟,將來有一天再來,恐怕連痕跡都難以找到了。

這是的故鄉,此時遠遠近近的也只有偶爾響起的呼喊與慘聲,那是這片嚴苛的天地,仍舊在咀嚼世人的聲音。

Advertisement

這聲音還將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

同樣的午夜,熾烈的火,籠罩了白日裡經歷了廝殺的一條條街道,大明教的莊嚴法事正在這些長街上延綿,誦經聲、祝禱聲、巫祝的舞蹈、祈神的儀式混雜一片,在爲白日裡死去的副教主王難陀以及衆多英勇教衆,指明通天的道路。

而距離這片街道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城市北端黑暗而寧靜的角落裡,才能看到一大一小的兩道影將手中的白骨灰灑向前方河水的景象。而在這安靜的氣氛裡,型龐大的那道影也正在緩緩地說著一個老舊的江湖故事,關於大明教的過去,關於幾名師姐弟起起伏伏的人生與命運,關於王難陀與司空南已然沉黑暗之中的那段旅程。

在小和尚的面前,那型龐大的影話語亦是平靜而坦然,不帶悲慼。

“前幾日……曾與你的師叔說起關於你的事,說你來到江寧,混出了一個名頭,做‘四尺Y魔’,他很是爲你擔心,爲師倒覺得有趣……這次南下,爲師擔心你格溫,過得不夠彩,你師叔心得倒是更加瑣碎一些,他年輕時外號‘瘋虎’,臨到老了,婆婆媽媽,但我將你收爲弟子,他也是將你作爲親子侄一般看待,對你的關心,做不得假。”

“你須記得這些。但是呢,爲你師叔報仇的事……你不要管。”

黑暗之中,林宗吾將手中的骨灰一點點地灑出,一旁的小和尚嗓音哽咽:“師父……”

“平安吶。”林宗吾道,“你的師父和師叔,一生縱橫綠林,得過許多人的敬重,但同樣的,既然有朋友,也結下過許多的仇怨,這些事,有時追溯源,能夠說問心無愧,也有一些,因果糾纏,說不清了。你的師叔,還有十餘年前去世的師伯,一生之中快意恩仇,哪怕算不得英雄,也總算是梟雄一世,你師叔的死,是戰陣上廝殺的結果,沒有善惡,只是因果,你要懂得這些。”

“可是……他是我的師叔,對我好,那也是因果啊……”

“你師叔若聽見這番話,必定欣。”林宗吾笑了笑,“但是平安啊,你知道,爲師是這大明教的教主,你師叔是大明教的副教主,可這次城,爲什麼爲師沒有帶著你進來,你師叔也沒有大張旗鼓地找你呢?”

平安哽咽地眼淚:“我還小……”

“因爲爲師跟你師叔,希你能放開一些不必要的因果,能有一個,跟我們不一樣的將來。”胖和尚拍了怕弟子的肩膀,“人到老來,一生因果糾纏,很多事的來龍去脈,分不清、拋不開了,大明教啓自尼教,天南地北教衆千萬,但這中間,有好的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爲師一生也沒有將它理清過……”

“也如同與華夏軍,與西南寧立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因當年的方臘而起,而我等與方臘的恩怨,又跟多年前的尼教主賀雲笙有關係……”

夜空之中繁星遊走,夜下流水悠悠,這一晚,林宗吾已與小和尚說了好些過往,此時再說起當年的賀雲笙,說起過去的尼教,也並不急迫。

他道:“……方臘永樂之過後,這寧毅表面上爲那右相秦嗣源做事,私底下卻已經在暗通劉西瓜、陳凡等匪人。方臘死後,方七佛被抓,由六扇門的捕頭們押解上京,方百花、劉西瓜、陳凡等人伺機營救,我與你師叔伯已收回教權,便京中大員所託,清理這些舊怨。而寧毅趕到,爲了救下劉西瓜與陳凡,這才結下樑子……他是個狠人啊,眼見方七佛拖累衆人,當時便親手剁掉了方七佛的腦袋……”

“……後來,是爲師復出後遊歷天下,遍訪各路高手,也嘗試尋找周侗切磋的時候,在呂梁山上……才發現他當時藉著右相府的力量,於邊關已然有了第二的佈局……”

“……再後來,金人第一次南下,右相秦嗣源守汴梁,雖守住了,但損失慘重……外人皆知,秦嗣源是權相,說一不二、剛愎自用,凡有與其爲敵者,沒有好下場,他在位之時,甚至連當年的蔡京、貫、李綱都不敢捋其虎鬚……待到當年皇帝幡然醒悟,將其罷相流放,我等應江湖上的呼聲,京鋤,由此便有了第三衝突……教中的許多高手,便是在當時……被軍隊追殺,付之一炬……”

“秦嗣源死後,他金殿弒君……當時他面對滿朝文武,就說了一句話……”

“……一羣廢。”

“平安。”黑暗中的林宗吾揹負雙手,“過去你年紀不大,對華夏軍有所向往,爲師並不覺得是多大的事,但對於這寧毅的事,當年的恩怨糾葛,爲師也不曾跟你多說。可聽過了這些,你覺得,這寧毅,到底是好人呢,還是壞人呢?”

黑暗中的小和尚沒有說話,河邊安靜了片刻,林宗吾方纔微微嘆息。

“這幾年裡,爲師不擔心你打聽那華夏軍的事,是因爲在小蒼河抗金三年,他確實踏踏實實地做出了了不得的大事,待到西南之戰塵埃落定,他擊敗宗翰與希尹,對於咱們漢人來說,也是了不得的功業。這麼些年來,真南下,天地淪亡,但凡有者,必得爭一口氣。領兵打仗,師父做過,戰場上不如他,卻不至於不認他。可是憶及前事,他是好人嗎?”

“……倘若他是好人,當年他就不該接著右相府的權力,爲反賊張目,與反賊私通。若他是好人,當年他就不該在太平盛世經營西北青木寨這樣一個匪寨。若他是好人,他與右相府勾結,爲了權利,黨同伐異、中飽私囊,這些事,他也都做過……”

“……平安,如今西南的那一位大英雄,實際上只是一個凡事只想著自己、自私自利卻也霸道無雙的梟雄,皇帝擋他的路,他會一刀砍了皇帝的頭,滿朝大員讓他不高興,他會對著所有人,說他們是廢。可他殺死皇帝之後,他北上小蒼河,以萬餘人獨據西北數年,先是擊垮西夏,然後殺婁室、堵住真人乃至天下百萬大軍數年,斬殺辭不失,揚長而去。他瞧不上其他人做的事,口出狂言,外人說他殺了周喆因此導致靖平之恥,可他確實把事做到了。他霸氣無雙,這一點,爲師卻又不能不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