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後,京城無人敢惹 第427章 許默罵名

《撿了五個哥哥後,京城無人敢惹》第427章 許默罵名

沒有人知道茱思桓如何艱難說出那句話。

但經此提示,人們比對思桓公子名的詩句,才發現與青竹公子行文風格相近,似是出自一人之手。

天下學子不敢置信,他們相信的許狀元,居然做出替別人代筆的事

既然他能給別人代筆,那麼他自己也可能找人代筆。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瞬間就能破土發芽,長參天大樹。

但這還不夠。

一封封信在京流傳開來,裡頭是位扶風的年,同許默談天說地,同許默聊民生戰況,同許默分古往今來。

許狀元在殿試提及的先戰後和的理念,竟似扶風年先行提及,又加以滿認可得來。

扶風?

扶風公子?

有人站出來,提及扶風公子乃安水郡人士,與許默剛好相同出,又有大才學在,難不許默的生秀才解元皆是竊自於他?

這個說法一推出就甚囂塵上,獲得無數人肯定。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層層疊疊的真相,流傳在學子們手中的信封,還有不惜敗掉自己名聲的思桓公子作證,原本天下文人有多支持許默,就有多痛恨他。

原本對方遠的痛恨辱罵,眼看著就要倍增回許默上。

齊淮和安浚再次起,趕到二進小院。

有別於上次許默單獨留守,這次姜笙和溫知允都在,卻因為所知甚不上話。

Advertisement

「許兄,讓安兄蒙對了,方家就是在捧殺你,就是在算計你。」齊淮著急到破音,「還有那個朱思桓,居然倒打你一耙,你得趕澄清啊 許兄,否則…”

否則會被無數文人學子唾罵,甚至臭萬年。

「這是傳到我手上的信封。」安浚張到手汗頻發,卻不敢蹭在紙上。

許默手接過,目便是悉的簪花小楷,以及來往關心敘話。

他緘默不言,緩慢翻看。

倒是姜笙著急地不行,繞著幾個人轉圈子,“二哥不在,三哥不在,五哥也不在,現在方家欺負大哥了,我們該怎麼辦啊。”

“姜笙你別轉了。”溫知允慢吞吞開口,“我頭有點暈。”

姜笙只好找個小凳子,氣呼呼地坐下去。

想起來荔枝季結束,方遠的那句話,難道說的就是這個時刻?

「早知道當時就不讓他走,抓住打一頓,再綁起來。」小孩惡從膽邊生,咬牙切齒。

「噓,別說話,聽大哥怎麼說。」溫知允掩住

兄妹倆同時扭頭,看著許默放下信封,失神了好久。

如果這些信都是王家落出來的,那是不是代表,除了朱思桓,王扶風也背叛了他們的友誼?

那個病弱高潔的年啊,他真會這樣做嗎?

像是回應他們,許默終於開口,“一部分是扶風的筆跡,一部分是仿的。”

Advertisement

真真假假,虛實。

如同謊言一樣,七分真三分假,能夠騙到絕大數的人。

“真是仿的嗎?”安浚怯怯問,“在我看來,這些字跡出自一人之手。”

連探病都不忘帶二百兩銀子的朱思桓都能反口,其餘人的背叛似乎也在理之中。

方家啊,終究還是那個數一數二的大世家。

「就算真的是他,也可以理解。」齊淮還在試圖轉圜。

許默堅定地搖了搖頭,“他不會。”

王扶風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太多留,權柄於他過眼雲煙,王家於他糞土萬千,若不是心底存著幾分善念,若不是對他們兄妹應下諾言。

他甚至不願意看一眼世間。

「家常言談都是扶風兄的筆跡,戰事相關卻都是後來者模仿。」許默收起書信,“這個模仿者功力很強,若不是我格外稔也難以分辨。”

所以,找出來這個模仿者很關鍵。

安浚與齊淮對視,異口同聲道,“我們願意幫忙。”

許默搖了搖頭,“方家既然不惜自毀名聲鋪墊這次科舉舞弊,又怎麼會輕易讓我們找到模仿者。”

比起這個,他更關心書信是怎麼流傳出來的。

他更想知道,王扶風還好嗎。

也是這個時候,許默才意識到,他已經很久沒有收到來自安水郡的回信了。

Advertisement

算上半月前的那封,足足有三封沒有收到回應。

他不知道王扶風遭遇了什麼,也不知道王家發生了什麼變故,只覺得心頭不安,卻又沒有辦法以援手。

地域限制是其一,他如今境況糟糕是其二。

「科舉舞弊的混蛋去死。」有誰在院外頭大喊,並扔進來一塊爛瓜。

姜笙嚇了一跳,條件反擋在溫知允前。

姜三和姜四飛快趕出去,那人已經失去蹤影。

“當初方家可是連狗屎都遭遇過。”齊淮痛心疾首,“許兄,馬上要到你了。”

方遠沉默是因為有殺手鐧,他們卻不能沉默。

姜笙有兩家九珍坊,溫知允有才做起來的醫館,都經不起任何糟蹋。

鄭如謙還想跟祿寺做生意,小五弟正在閉關潛伏。

他們經不起天下文人學子的辱罵,也經不起敗名裂的結局,更不甘心科舉到終點,為別人白白做嫁

“踩著我們兄妹的骨往上走。”許默沉靜冷厲,“方家方遠,你休想。”

既然書信來源查不清,安水郡也回不去,他就從朱思桓下手,問清楚昧著良心說的話,到底傷不傷嚨!

接下來幾天,許默一再給朱家送信,大張旗鼓邀朱思桓在文昌閣相聚。

剛開始朱思桓還能拒絕,次數多了難免引人注目。

“既然你無愧于心,為什麼不能當面指認。”

“許某願與朱兄當面對質,聊一聊詩詞緣由。”

「朱兄有什麼不敢的,是怕當年的事徹底暴?還是怕陶家姑娘厭惡,你出爾反爾小人行徑?”

朱思桓頭皮發麻,再次拒絕,卻收到方家的消息,要他出席文昌閣。

既然許狀元想被天下學子審判,那就送他上絞刑架。

孰是孰非,終得有個論斷。

竊得狀元之小人,當得天下學子唾棄。

「去吧,思桓,去將他釘死在恥辱柱上,去讓他臭萬年,讓他永無止境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