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290 遙相出招

《回到明朝當王爺》290 遙相出招

張文冕會意,連忙施禮道:“是是,還是劉公提點的對,學生明日再辦,明日再辦”。

“嗯!”劉瑾得志意滿地點點頭,微微轉首向東南,雙目瞇了起來:韓文一倒,咱家能聚攏過來的勢力就更大,閣就更加沒有作為,等到楊凌回京時,天就變啦。

楊凌啊楊凌,咱家祝你在四川..........樂不離蜀!”

**********************************************************************************************

大明天朝出兵,助滿刺加蘇丹復國,這件事可不只是一場戰爭的勝利。大明有七八十個藩國,這些年來天高路遠,加上大明被北方韃靼牽扯了太多力,本無暇顧及,所以有二十多個藩國已多年不曾朝覲。

如今大明北和朵三衛,大敗韃靼鐵騎,一舉掃清倭寇,收服東海群盜,駐兵琉球、收復滿刺加,東方巨龍一朝蘇醒,龍爪就是風雨相和,周圍諸國既敬且畏,已經紛紛開始準備派遣特使朝覲大明天子。

一時北京四夷館來使不斷,重現萬國來朝的興旺局面,大明朝廷也知道滿刺加之事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上的勝利,為了造勢,護送滿刺加國王蘇端媽末回國時,正德隆而重之,派出兩位欽差,一位是禮部尚書王華,一位是新任兵部尚書劉宇,可謂禮遇尊重無以復加了。

這樣龐大的隊伍就是演戲給其他諸國看,滿剌加蘇丹也不過是這場大戲的道而已,所以盡管他歸心似箭,這隊伍走的仍是四平八穩,直至八月初,船隊才抵達滿刺加。

Advertisement

利用這段時間,楊凌已在葡萄牙艦隊選定的駐址,利用這支數千人的免費勞工隊伍建造了大明水師的軍營,鱗選了駐軍將領,并且往返于福建和滿剌加,將一些軍政要務理妥當。

由于東海已經靖清,現在大明已對朝鮮、日本、呂宋、琉球諸國開放了天津港、杭州港,海運商貿開始初步啟,并迅速影響著更多的國家。

同時谷大用組織了一批由商人、文人、僧人和特務組的商團訪問日本,商人代表是徐經、文人代表是唐伯虎,他們帶去了大批昂貴的大明產,深各地大名歡迎。

日本人崇信佛教,上層人又最喜歡附庸風雅。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正經起來見識淵博,談吐風雅,對佛經也極有研究,會見日本高僧打打機鋒、談經論道毫不遜。風流起來時又聲犬馬、放不羈,極合那些將軍大名的胃口,現在儼然是日本第一紅人。時下無論是將軍大名管領還是富紳貴婦名僧,人人以一睹唐解元風彩為榮。

所以如果哪一天有人看到這樣怪異的一幕:一位大名的軍隊護送著一支陣容繁雜的車隊到達他們的勢力邊境,然后另一位大名的軍隊恭恭敬敬地把他們接過去,客客氣氣地送進自已的城池,然后兩軍繼續開打,殺得流城河,那麼不用奇怪,這支車隊一定是唐伯虎的訪問團。

蘇端媽末趕到福建時,楊凌也趕回迎接,然后陪同兩位護送欽差一同趕往滿刺加。

“威武大將軍”航行在波濤萬頃的海面上,卸下了裝甲的將軍號航速更快,在海面上犁開一道巨大的浪痕。

楊凌站在戰艦第三層的甲板上,扶著船舷靜靜地聽著劉宇向他述說著京中的形:“大人不在京里,如今劉瑾已能左右朝中大多數政務,新任吏部尚書張彩是劉瑾一手提拔的,已經死心踏地的跟著他走了,吏部掌握在他手中,投靠過去的員也就更多,就連李東、楊廷和現在也不太表示意見了。”

Advertisement

楊凌笑笑道:“他們是在一次次失敗后變明了,沒有把握不肯輕易出手而已。別看他們現在和劉瑾虛與委蛇,那是在等待機會,這些老臣或許政見上有些愚腐,但是為人風骨,不會輕易改變的”。

劉宇恭敬地道:“是!大人遠見卓識,令人嘆服。大人雖遠離京師,但是圣眷猶隆。韓文等人借籌建水師講武堂一事攻吁大人,本來他們料定劉瑾一定也會響應,想借滿朝文武眾口一辭的力,迫使皇上解除您的軍職,可是劉瑾卻不敢得罪您,反而幫著你駁斥韓文,令他們了一鼻子灰”。

“哦?”楊凌雖然不在京中,可是他并沒有放松對京師的注意,京師有什麼大事小廠番子都會及時送達,這件事他已經知道了。

不過他想看看這些京對劉瑾所作所為的看法,也想知道劉宇對自已會不會有所瞞,便不地道:“他還有些什麼舉,說來給我聽聽”。

劉宇道:“大人不在京里,劉瑾撈權撈的厲害,大人將司稅監移廷和戶部共管,這兩個衙門為了稅賦齷齪日生,劉瑾借著戶部員外郎貪污一事,扳倒了韓文,現在韓文已告老還鄉。

不過李東和楊廷和竭力保舉老臣許進繼任戶部尚書,劉瑾沒能把自已的人安進去,稅賦權還是兩家分制。劉瑾沒有辦法,只好拉攏各地鎮守太監,他現在利用朝廷稅賦不足、財政極度困難的形,說皇上讓各地鎮守太監加大權柄,以便加強稅收力度。現在各地鎮守太監和總督、巡職權相當,可以審查任何行政和律法事務,可以監督員,權勢熏天了。”

楊凌皺著眉點了點頭,大明財政困難原因極多,這一點就是他也沒有辦法改變,唯有寄引進糧種、互市、開海等事宜產生效益,可是這些事務真正見效,最快也得一兩年時間,相對于眼前的困境,也算是遠水解不了近了。

Advertisement

可是朝廷機構臃腫,全國有30位親王,215位郡王和將軍,2700位中尉,兩萬余文,十萬名武,772衛兵,還有考中功名白吃俸祿的四萬生員,每年是共支祿俸錢糧約數千萬。

再加上稅賦不合理,貪污吏眾多,開海設衙、建造軍艦裝備水師,南北的戰事等等,所耗更多。而去年天下夏秋稅糧,大約兩千六百萬石,出多,故此王府久缺祿米,衛所久缺月糧,各邊缺軍晌,各省缺俸廩的況很嚴重。這些問題,除非他有點石金的本事,否則想在須臾之間解決,那真是神話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肚子再,可這火候也得慢慢的掌握著,不能把菜燒糊了呀”,楊凌嘆息一聲,重重地點了點頭。

真正令他失的,是通過其他渠道得來的另一條消息:籌建海事講武堂果然沒有通過允準。舊秩序要打破,真的是太難了!

看著一無垠的大海,楊凌心中忽地涌起一陣沖:大帝國延續數千年,它的文明和秩序已經自系,無論要做什麼改,都要在破壞舊的同時來建造新的,所以就算是站在權力架構頂尖上的皇帝,也要小心翼翼。

可是如果是一小塊地方呢?一塊落后的蠻荒的地方呢?那就象是一張白紙,可以隨意涂抹。比如滿剌加這彈丸之地,如果這里要建學校、辦工廠,改革取仕制度,還不是輕而易舉?因為這里原本也不存在什麼,自然也不存在破壞舊的,不會及大批舊有利益的獲得者。

天馬行空的離奇想法只是一閃念間,剪空而過的海鷗一聲鳴,喚回了楊凌飛翔的心靈,他收懾了心神道:“繼續說下去”。

劉宇道:“最重要的是,現在劉瑾利用各地鎮守太監參政之后,開始名正言順地要求所有重要公文都要先呈給他,經他認可后才可發給各部和閣,群臣的奏章也要先寫紅給他,然后再上白給通政司..........”。

劉宇停了停,低嗓音道:“有人說,現在天下只知有劉太監而不知有皇帝了。”

楊凌角牽了牽,不痕跡地笑了:“快了,劉瑾的命運已經快到頭了!”

現在的大明,外來的威脅沒有足以毀來他的力量,而部的反對派力量,卻可能扼殺他正在做的,大明正在一步步改變著的許多政策。

現在的大明,就象正在掙扎著離舊有桎梏的繭殼的一只蝴蝶,它的翅膀皺在一起,巍巍的一團,站都站不穩,看起來比躲在繭殼里時還要難看、還要脆弱,可是給它點時間,它就將舒展開五彩晶瑩、斑斕眩目的雙翼,飛萬花叢中。

楊凌著戰艦前頭激起的巨浪,心神攸忽間已飛回了北京城:“劉瑾啊劉瑾,繭化展翅,我怎能容它,被你這老家雀兒啄了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