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296 謁見蜀王

《回到明朝當王爺》296 謁見蜀王

青羊宮后苑三臺,左臺為降生臺,上塑一白發嬰兒,傳說這便是甫出生的太上老君。臺下一株高大的銀杏樹,樹下擺著一個團,一個青袍人坐在上面對樹打坐,雙大盤,雙手擱在膝上,面容清矍,看年紀約有四旬上下。

朱讓槿和布政使安文濤、按察使陸政走來,見他正閉目打坐,三人忙放輕了步子,緩步走到他后,肅立等候。

打坐的青袍人臉青白,沒有一。他靜坐良久,才長長吁了口氣,說道:“槿兒?”

朱讓槿忙躬道:“父王,是孩兒。還有安大人、陸大人,一同來探父王”。

這位在銀杏樹下閉目打坐的清修道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第一賢王朱賓翰。他不置可否地“唔”了一聲,放下大盤的雙,轉過來道:“欽差已經安置好了?”

安文濤忙道:“是!下率蜀中文武員剛剛將欽差迎進城中,欽差言道,皇上在京中也甚是掛念王爺的病,特囑他往四川巡察時代為探,明日欽差應當便會來了”。

“呵呵,是皇上囑他代為探的麼?”蜀五淡淡一笑,說道:“孤王的病反復無常,這條命已是朝不見夕,有什麼好探的?”

安文濤和陸政惶恐地道:“王爺是蜀之靈魂,西南之柱石,朝廷和蜀百姓皆盼王爺早日康復,王爺正當壯年,只需寬心靜養,定可早日康復,請王爺慎出不詳之語”。

蜀王搖搖頭,擺手道:“孤王的病,孤王心里有數,不談這個。讓我牽掛的是世子,讓栩正在敘州調停都掌蠻諸部與漢人之間爭端,此事可是關系到蜀乃至云貴諸省的平安。

本王這回不能親自理此事,世子又是頭一次擔當如此重任,孤憂心忡忡,如今只有拜托兩位大人多多協助、幫助世子消彌禍端,則是蜀之幸事了”。

Advertisement

“此事也是下之責,下責無旁貸,請王爺放心便是”,安文濤二人連忙躬施禮。

蜀王點點頭道:“嗯,欽差到了四川,軍川刑學一定是要了解了解的,兩位大人公務繁忙,還要接待朝廷天使,應接不暇,這幾日就不必過來探了,孤的病不生不死的,呵呵,也就是這麼拖著罷了”。

安文濤二人還待相勸,但是瞧見蜀王臉已有些疲憊,二人只得嘆息一聲,躬道:“下遵命,這便返回衙門,準備文牘書案供欽差垂詢,請王爺一定要寬心靜養”。

二人知道蜀王這麼早下逐客令,一定是對二王子有所待,是以不再停留,簡短待兩句,便告辭離去。二人一走,朱讓槿的神態立即拘束起來,雙袖低垂,恭然肅立,一也不敢

蜀王家教甚嚴,朱讓槿一向潔自好,不好酒貪杯、不縱,不結浮浪,過從甚的知好友除了楊慎和青城狂士幾個名士才子,大多也都是王族親友,饒是如此,仍時常被蜀王訓斥他輕浪無行、不思進取,朱讓槿自對父親便既敬且畏。

朱讓槿只道是這次出游瀘縣的時又被父親知道了,不得又是一頓責斥,所以低著頭不敢看他,只等父王責難,不料白天不見靜。朱讓槿奇怪地抬起頭來,只見蜀王雙眉微皺,沉半晌才似自言自語一般地道:“

楊凌是當今圣上最寵信的大臣,皇上剛剛登基,派最信任的臣子代為巡幸天下,了解治下的臣民和各地的軍政,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楊凌出京,在山東地境片刻不停,在江蘇金山停了兩日,為的是清剿白蓮余孽紅纓會。

他在浙江、福建以六省總督份,主持抗倭和招海盜,又幫助滿剌加復國。行蹤所至,皆有所圖。此后經江西、越湖南、過貴州,每地停留從不超過四日。唔..........他可說過要在蜀待多久麼?”

Advertisement

“孩兒不知”,人品風流,見識不俗的玄公子朱讓槿,在父親面前大氣也不敢出,有問有答,絕不多說一句。

蜀王瞪了他一眼,搖頭嘆道:“讓槿哇,為人事平素要和你兄長多學著點,為父也能給你點心。整日和那些甚麼狂士才們混在一起,詩作畫、自詡風流,真是不思進取,你是堂堂蜀王次子,還要混個什麼玄公子的名號,很有趣麼?”

“是,是,孩兒知過了”,朱讓槿的頭低的更深了。

“楊凌過江西、湖南、貴州,皆不作停佇,對地方政軍刑學也沒有認真察訪,看來他代天巡狩只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倭寇和佛郎機海盜,如果是這樣,那他在四川該也待不了多久才是。”

蜀王輕輕起,朱讓槿連忙上前扶住,父子二人拾階而上,向老子降生臺后的石徑走去。二人一走,不知從何閃出兩個小太監,撿起蜀王的團,遙遙跟在后面。

“蜀地羌、藏、苗、彝等種族眾多,族人大多好狠斗勇,最難安,現在都掌蠻又在尋釁鬧事。楊凌此人好大喜功,如果被他知道,說不定為求功勞,又會槍、橫生事端,使我蜀刀兵不斷,葬送了為父苦心經營多年,才維持下來的大好局面。

槿兒哇,平素你喜歡聚友飲酒,父王沒訓斥你,這回你倒不妨盡展所長,你王兄不在家,由你來代父王回訪宴請楊凌幾次,讓這位天子近臣有點事做,免得他在四川生事。他既說是奉了皇命探為父,我們回請酬謝,也就不算逾越禮制結朝臣了”。

“是,父王放心,孩兒理會的”。

“唉,真是多事之秋啊。為父生病后,各部土司蠢蠢,你王兄又是頭一次擔任部族間的糾紛調解,這些蠻族民風彪悍,兩個百姓因為一竹筒的鹽,也能引致兩大部落數萬人的大戰,為父擔心呀。

Advertisement

這都掌蠻人尤其難纏,向來不服王命,自我大明坐了江山,這百余年來,他們與漢人間的糾紛,此起彼伏從未間斷。前年先帝還頒詔稱贊為父治政有功,教化一方,使得蜀境一片升明盛世景象,曉諭諸王向為父學習。

這些話言猶在耳,如果此時都掌蠻的事彈不下去,鬧出事端來豈不人笑話?都指揮使司剛剛換了人,要是鬧出事來想瞞怕是也瞞不住,為父雖在這青羊宮中,哪里還能做得到心靜如水、又怎麼能夠修呢?”

蜀王朱賓翰才不過四十上下的年紀,卻似被重負彎了腰,變了一個衰年邁的老人,被兒子扶著,一邊憂心忡忡地說著,一邊向綠樹掩映下的居走去……

“蜀王這兩年一直不好,深居簡出,王府事務多由世子讓栩代父之職。世子頗有乃父之風,沉穩練達、事冷靜,治理一方功績卓著,所以不但得到蜀王嘉許,也甚稱蜀地百姓戴。”

“這麼說,事實上這兩年來,真正意義上的蜀王并不是朱賓瀚,而是朱讓栩了?”

“這麼說..........其實也沒有錯。朱讓栩是蜀王世子,未來的蜀王,眾所歸之下,又有蜀王支持,他在四川軍中和百姓里的威地位,確實不下乃父。不過,蜀地十五位土司,其勢力、權力實比蜀王府和布政使、指揮使司衙門還要大。”

柳彪來到四川不過幾個月,看來許多形已了如指掌,對答如流地道:“朝廷給予土的權力極大,各部族只要不涉及漢人的事,無論民政、律法,均完全由土自主決定。各部族的百姓只知有土司,不知有朝廷。

天下皆傳蜀王賢德,以禮教歸化四夷,予民以惠,休養生息,以致蜀殷富,百姓安逸,據卑職的調查,這些確實不假,不過未免有些夸大其詞了。

蜀地王族眾多,百余年來不斷圈地買地,如今僅以都為例,蜀王家族擁有的土地占了七,衛所屯田占兩,而自有土地的農民不過才一,其余全是蜀王佃戶。只不過蜀王所收田賦較低,佃戶耕作所得并不比自有土地者,所以為佃戶者只有恩戴德,從無人心生埋怨”。

楊凌淡淡一笑:“不做殺取卵、涸澤而漁的事,在許多視百姓如芻狗的藩王中,的確算是比較仁慈的了,不過做為這麼大的一個利益集團,土地不斷集中,早晚必生禍。只要將來的蜀王一旦不再依照祖訓厚待百姓,憑著他占有這麼多的土地,馬上就可以讓百姓全部陷水深火熱之中”。

他打斷柳彪的話道:“這麼做難道就沒有什麼壞麼?蜀王再賢明,終究不能保證整個家族人人皆懷慈悲心,土地圈占多了,就不需要那麼多的佃戶,為何朝廷從未聽說有大的四川流民竄中原呢?莫非蜀王另有安置辦法?”

柳彪目中閃過一欽佩之,答道:“大人明見。蜀之地自已無田而又不能為人雇傭的流民確實不,不過百姓沒有路引不得擅離其地的政策在各地早已名薦實亡,唯有蜀地仍一如當年,流民被府控制,出不了川,便散山野,投靠各部族求生。

這些蠻族有勇,而我漢人有智,有他們的加,各地的土司就更難對付了。小金川現任卓基土司拓拔羽,就是因為無田無業而流離失所,投靠了上一任的土司喀大喇嘛,并且為他最信任的幕僚。

是黃教喇嘛,因為沒有娶妻留后,過世時便將土司之位傳給了他,可是由于他昔年顛沛流離的慘痛經歷,這位土司比藏人更加仇視漢人。就是現在,他的兒雖和蜀王庶子彼此往,拓拔羽仍是輕易不都一步。”

楊凌微微皺起了眉:“蜀地看著是治理的最平靜的地區了,其實暗流涌,不知有多勢力在暗中角逐傾軋。真難為了蜀王,也不知他耗費了多心思調解平衡,才能維持著這種表面的暫時的平靜。可是一旦理不當,一個問題的暴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反應,惹起軒然大波,蜀王簡直就是坐在火山口上。”

“不過這種多民族混居地區對于一個野心家來說,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培養造反分子的樂園。試想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掌握著整個天府之國,他的家族通過百余年來的積累,積攢了足夠支撐一場戰爭的財富,還有能夠提供充足糧草的土地。

在他的治下有許多部族,可以不需訓練就立即招募數十萬天生的英勇戰士。而且他們對朝廷并不友好,只要善加利用,略施小計就能輕而易舉地把他們和自已的對立轉嫁到對大明朝廷的痛恨上,而自已卻能利用雜居一百多年的地域認知,以及許以一定的好,使他們為自已的堅定支持者。與此同時,自已素有賢名,而中央政權的最高領導者在天下百姓眼中卻是一個荒誕不經、不務正業的皇帝,那麼功的把握有多?”

楊凌細細地盤算了一陣,得出一個悚然心驚的結論:“如果我想當皇帝,如果我擁有這麼多條件,那麼功把握之大,足以讓我冒著抄家滅族的危險去造反了。那麼..........蜀王想不想當皇帝?未來的蜀王有沒有野心想當皇帝?”

他想起正德皇帝給他看過的東廠柬,那是很潦草、很簡單的一句話,是東廠駐蘇州千戶王晴寫給當時正在江南辦差的好友,東廠七檔頭韓友惠的:“韓兄,辦小弟的任務須得擱置了。弟于蘇州陸慕鎮發現一樁蹊蹺事,有人重金暗購金磚運往蜀,事關重大、事態急,弟疑恐蜀王有反意,馬上趕去追查,詳容后再稟。因事涉皇族,一旦消息不實,則是天大禍事,故請兄見信后立即毀之”。

所謂金磚當然不是真的黃金所鑄,而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鋪地巨磚,全國僅產于蘇州陸慕鎮窯村,不過這磚工藝獨到,造價昂貴,從準備到燒制,一批得一年多時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