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01 君也高才

《回到明朝當王爺》301 君也高才

楊凌想到這里,肅然站起,向鄢高才深深一揖,說道:“本甫來西南,還真的忘卻了這支軍隊不是北方驍勇善戰的勁旅,也不是我親自帶出來的江南兵,以致理所當然地以為他們能夠完全地貫徹本的命令,陷些釀一敗涂地的大錯。楊凌多謝鄢大人的指點。”

堂堂欽差,威武侯爺對他如此禮遇有加,鄢高才大生知已之,忙不迭還禮道:“不敢不敢,食朝廷俸祿,理應為朝廷分憂,大人如此禮遇恩重,實令下惶恐”。

楊凌微微一笑道:“惶恐什麼,鄢大人確有真才實學,委曲在此壯志難,實是明珠蒙塵。平叛事了,本還有重任相托”。

了,貴人不輕喏,楊凌這句話出口,鄢高才就知道自已背靠泰山,面臨滄海,前途是無量無量的了。

他欣欣然地謝過了楊凌,說道:“大戰在即,想要整束軍心訓練軍伍,本就來不及了,要迅速凝聚軍心士氣和臨戰的勇氣,當此非常時刻,唯有用非常之法。”

,一字字道:“一是行酷法,擅退避戰者,殺無赦!”

楊凌點頭道:“應該!”

鄢高才又道:“這第二麼..........士兵攻打都掌蠻所獲財,一概歸個人所有,無需上繳”。

“嗯..........?”楊凌看了鄢高才一眼:“讀書人好象都知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道理,記得后世的名將周培公好象就是用這一招,在短短幾天之,把一幫懶懶散散的豪奴家丁變了戰無不勝的敢死隊。”

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到了拿破侖時代,士兵文化程度相當高了,英軍法軍還不是照樣一路打仗一路搶劫,能指現在的兵有什麼覺悟?

Advertisement

楊凌嘆了口氣,慢慢點了點頭,說道:“這個..........也使得”。

“這最后一策..........卻不是為了此戰,而是為了此戰之后息戰了”,鄢高才已以楊凌的幕僚自居,所以毫不保留地道。

做幕僚,就要盡展所長,拿出你能想出的一切辦法,至于主將用不用,就不在你的考慮范圍之了。如果為幕僚的人出謀劃策時還要瞻前顧后,去權衡考慮我這一策會在上心中給我留下一個仁厚的印象,我那一策會讓上覺得我險狡詐,那他是很難一展所長的。能做主將的也絕沒有一個笨蛋,你不能思他所不能,想他所不能想,他又怎麼可能重用你?

鄢高才微笑道:“下聽說,大人巡視西北時,皇上賜予大人特權,可以隨時調三衛以兵,還有權征調狼兵?”

楊凌心中一跳:“難道我軍中藏了宋小的兩千多名狼兵,這都被他看出來了?豈有此理,高才也不能高到這種境界吧?這不了諸葛武侯在世麼?”

楊凌愕然答道:“正是,如何?”

“那就了”,鄢高才欣欣然地道:“請大人立刻下令,征調周邊羌、彝、苗、藏、回、土家六族狼兵,倒也不用太多,每族出個二三百人就行”。

楊凌遲疑道:“這麼短的時間多了他們怕也不出來,不過了..........這麼點人怕又派不上什麼用場,況且這些部族土司有的忠于朝廷,有的還在三心二意,心存觀著從中漁利,讓他派人,怕也不會派出族中勇士”。

鄢高才笑道:“是不是勇士都不重要,哪怕只是一群婦人、孩子都沒關系,只要他派人協助平叛,那就夠了”。

Advertisement

“啊!”楊凌一點就醒,心中不由豁然開朗:“蜀地六大主要部族全部囊括在,重要的不是他們在此戰中起多大作用,哪怕他是象征的出兵,對他們自已、對其他數十個小部族、對都掌蠻,都有各自不同的意義。

這一計已經不僅僅著眼于敘州這一戰,而是對于整個蜀地的長治久安、對于心存獨立野心的土司們都將大起牽制作用,。這個鄢高才,倒有點象三國里的惡謀士賈文和,好一個一石三鳥之計!”

楊凌連連道:“好主意,本立即傳下金批令箭,令各部七日之,派遣狼兵助戰。你的各條計謀都非常好,唯有第二條,有待商榷。”

楊凌道:“斷敵后援和耳目,也不可使用這酷厲的手段。而且這樣做,既讓山中的叛兵更加仇視朝廷,也不利于平叛招后的敘州局面。本倒有一計,既可達到你說的目的,又可避免這兩個后患,還可安置到流浪無家可歸的難民,同時起到雜居歸化的效果。你看可好?”

鄢高才驚訝地道:“大人請講,下洗耳恭聽”。

楊凌道:“蠻人村寨、老、個人財產,朝廷一概不得侵犯。同時,本趁這幾天功夫,令兵協助,遷散難民,住以上各都掌蠻的村寨,幫助他們蓋房墾荒,這里荒野甚多,每家辟出一兩畝土地輕而易舉,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安心住下。

同時府出面,在各村各寨設立保甲里正和鄉兵,維持地方治安,一則避免雜居百姓尋釁報復,二則可以就近監視,阻止心懷不軌者上山送信送糧。

這只是目前的權宜之計,平叛之后,本還想因地制宜,在都掌蠻和其他各族居者老人中任命長老,教化安地方,同時朝廷設置流衙門,各雜居村寨再有尋釁滋事、殺人擄財等等案件時,由衙門派人到村中當眾審理,請保甲里正、寨中長老旁聽,務必做到公正廉明、不偏不倚。如此下來,相信只需一年半載,地方治安便可大為好轉。當然,這些只是初步想法,還沒有想的完全,呵呵,現在也只是給你聽”。

Advertisement

鄢高才目泛異彩,連聲道:“這法子的確比下的高明多多,下欽佩之至! 大人真是.........高才,”。

楊凌呵呵一笑未語。這種保甲制度,村中員,公開審判,震懾不法的招后世用的多了,效果~~~的確不錯。

而且公正善待都掌蠻老婦孺,可以減小雙方造的仇恨,甚爾化一部分流竄山的叛匪,對朝廷邊用兵邊招大為有利。唯一憾的是朝廷在這里的基尚淺,都掌蠻部族百姓的覺悟太低,否則要是能發一批都掌蠻族老大爺、老大媽到山坳里喊喊話,搞搞心里戰,對于分化叛匪、抵消他們的反抗斗志,必定更有奇效。

楊凌道:“這些只是本的初步設想,真要實行起來,原來的縣而州,州而府的轄制方式恐怕就不適合這塊地方了。本這些日子不想著怎麼打下這幾個山頭來,對于以后的事想的更多。

借用你的‘平蠻八策’,本準備平叛之后,立即辦理遷民雜居,駐軍管理等事宜,這些事要是分屬不同的衙門,各縣依次循規上報,再等候上司回復,要延誤很多事

按照朝廷在特殊地區、出現特殊事宜時可派駐總督、巡等臨時員節制地方軍政,統籌安排的慣例,本想上書皇上,在敘州附近諸縣設立一位平蠻巡,統一節制此地所有軍政律學賦各項要務,而這個人選..........鄢大人當仁不讓,還不要推辭”。

楊凌的深謀遠慮和雷厲風行的魄力固然讓鄢高才心悅誠服,這份賞識重用,更令他激萬分。鄢高才站起來,面孔漲紅地看著楊凌,眼中瑩然,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敘州地方急行起來,朝廷兵協助百姓蓋房墾荒,這真是前所未有的事,無家可歸的百姓詫異莫名。這些衛所兵不愧是屯田屯了一百多年的農民兵,開地比打仗還在行,百姓們眼見著新家出現,土地在手,對于朝廷的觀果然漸漸改變了。

衙門在遷民的同時,就在村落中選出保甲里正,并從循規蹈矩的百姓中挑選青壯年建立鄉團,首要任務就是阻止遷民報復都掌蠻留在村中的老,鄢高才管理民政確是一把好手,再加上有軍隊的強力震懾,沒有哪一方的百姓敢抗拒生事,經過幾天的功夫,倒也初見規模了。

七日之后,阿大沒有任何消息送出。

欽差楊凌擊鼓聚將,自為節帥,統制諸軍,以李森為副帥,參將李澤等十人為偏將,布政使參政封大人、使蘇大人、知州馮大人分局事,治理后方,七萬大軍云集敘州城外。

當日,艷高照,毫無大戰在即的跡象。楊凌蟒袍玉帶,左右捧著欽差節印、尚方寶劍,在副帥李森、參政封大人陪同下,登上臨時搭起的高達兩丈的點將臺,準備誓師出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