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56 風滿京城

《回到明朝當王爺》356 風滿京城

他在湖北任上,與一個吏打葉子牌,打出一張恰好給下家配對,這在葉子牌中‘捉’,顧長亭就酸了臉,問道:“我的牌哪個敢捉?”

下家那個員雖比他小,哪曉的這位上打個牌都這麼認真,心眼會那麼小,便笑答道:“捉了有何要?”

顧長亭哈哈一笑,再不言語。兩下繼續打牌,顧長亭中間喚過跟班低語幾聲,等打完了牌,眾人拱手告辭時,就有一班知府衙門的差役趕來抓人,把他的下家枷了起來,那員瞠目結舌,奇問道:“我有何罪,要拘我衙?”

顧長亭在一旁冷笑道:“捉了有何要?”眾員這才明白竟是因為一語沖突,顧長亭挾恨報復,那員到底被他羅織了罪名,發配充軍了。

又有一次,顧長亭與吏們在一個戲園子里看戲,一位姓郝的守備的公子來戲園中找父親,那守備因與顧長同桌,便讓兒子向顧大人行禮,郝公子隨意揖了一禮,父親責備他不懂事,那年不耐煩地道:“我與顧大人又不相,有什麼關系呢?”

不久,當地府抓了一個強盜,那強盜供認郝公子是他同伙,郝公子被捕獄,郝守備知道顧長亭與湖北鎮守關系極好,當地員都賣他面子,幸好自已和他關系還不錯,就拿了千兩白銀上門,求顧使幫忙。

顧長亭出面,果然把他兒子保了出來,郝守備帶兒子上門致謝,那位公子長跪謝禮,顧長亭使人捧了那匣銀子還給郝守備,對他兒子笑道:“郝公子,這番你可識得顧大人了麼?”

郝家上下這才知道竟是顧長亭出面,指使那大盜誣攀郝公子,虧他還與郝守備以朋友相稱,竟因為好友之子,一個晚輩的一句話,就如此報復,小人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算是曠古絕今了。

Advertisement

這兩個被害者,都是平素和他有來往,彼此關系還算友好的,而且也都有職在,尚且他如此迫害,他在當地如何跋扈為惡由此可見一斑。至于他好人妻的病,在當地更是盡人皆知。

當地有一個著名的銀匠師傅,吳憂,祖傳的手藝,一雙妙手所制銀飾因為做工奇,可比白銀原價提高十倍還未必可尋,豪紳巨富常去他那里訂購首飾。有一次顧長亭也登門訂購銀飾,恰瞧見吳憂的妻子織焰為丈夫端茶飯出來。

顧長亭見了瞇瞇地贊道:“你的夫人容貌或只七分俏麗,這雙眼睛卻是極,有此雙目,便是十二分的麗了”。

吳憂聞言魂飛魄散,顧長亭一走便與妻子抱頭痛哭,但凡顧長亭看上的人,他必定沾手,得償所愿才肯甘心。自已一個地位卑微的銀匠,如何跟人家相斗?”

吳夫人倒也剛烈,就投井自殺,免得因為自已被害的家破人亡,人污辱,倒是店里一個老師傅出了個好主意,讓自已弄瞎了雙眼,對外卻說是不小心被石灰濺傷。

顧長亭還真惦記上人家老婆了,可他還沒來得及玩心眼,就聽說這人眼睛瞎了,不覺十分憾,為此還特意賦詩一首“人眸”,當眾誦給好友們聽,以表達心中的哀思。

此人罪惡雖多,卻善于揚名惡,加上他為人極是險,就連他的朋友也提心吊膽,本不敢在外邊說他一句不是,名聲傳到京來,此人竟儼然了一個道學圣人。

一樁樁罪過詳細確鑿,令人無可辯駁,顧長亭的惡名頃刻間傳遍京師,小人比惡人還招人嫌,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就連劉瑾派的人都唾罵不已,顧長亭被抓,還真是眾所歸。

Advertisement

此人其實和劉瑾還真沒什麼瓜葛,但他和湖北鎮守太監程楓相莫逆,程楓為他做了許多事,他做為巡察使,也為程楓瞞了許多橫行不法的罪行,瞞而不報,為虎作悵。

楊凌治他的罪,只是先落實他的罪名,把這個人證掌握在自已手中,真實的目的,自然是通過這個知人,牽出鎮守太監程楓,從程楓,再把線索指向劉瑾。

……

隨著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使不斷有人落馬,劉瑾坐不住了。這都是趁著楊凌巡視大江南北的這段日子,辛辛苦苦費盡心機在科道中安的耳目舌啊!

有他們在那兒搗,李東和楊廷和才沒了皮調,本沒有辦法利用科道對皇帝施加影響,任由自已一家獨大,現在楊凌搞政壇大屠殺,排著隊的往下砍人吶,自已的絕對優勢豈可就此消失殆盡?

劉瑾手下,全是整人專家,可是楊凌領著一幫子爺,愣沒一個在朝為的,簡直沒有破綻可攻,你參他什麼呀?禍害完了科道人家拍拍屁就走,你能拿人家怎麼辦?

政績?他不是朝,談什麼政績。職?現在楊凌干的熱火朝天,大明一共不到三百個監察員,放在地方的一半,留在京里的一半,京里這一半,快讓楊凌干掉一半了,你能說人家干的不好?

劉瑾愁的把下的,都快吐嚕皮了,盧大才子從工地上風塵仆仆地趕來了,盧士杰來了就給老鄉出了個主意:“馬上還手,抄家伙上,他整人,咱也整人。科道里不是還剩下幾個咱們的人嗎?錦衛、東廠不是也有些人被公公您招攬過來了嗎?讓東廠搜集科道們的過失,然后讓咱們的人折上奏,彈劾告狀,把水攪渾”。

Advertisement

張彩雙眼一亮,說道:“妙計,盧公子這是以火滅火呀”。

劉瑾眨眼,問道:“什麼意思?”

張彩笑道:“盧公子的意思是,找清流的病,然后彈劾告狀,讓整個科道陷于癱瘓,到那時一些有遠見的員就會擔心局勢失控、查考已經變一場大,再查下去就會兩敗俱傷,整個科道完全到破壞,他們就會上折請皇上停止查考。”

張文冕看著盧士杰自矜的笑意,緩緩道:“恐怕........還不止吧?”

“當然不止”,盧士杰微微笑道:“做天子的,關心的是天下,追求的是太平,而不是嫉惡如仇的快意。想有所做為的皇帝,都希變法、改革,可是如果變革已經到了影響他的江山穩固的地步,那天子就寧可殺掉自已一直支持的那個人,那個替他變法改革的人來穩定江山、平息民怨、平衡政局。

這種事,自古有之,懲貪亦如是。皇上倒不會殺了楊凌,但是如果都察院、翰林院、六科十三道全都陷混戰之中,皇上就得息事寧人,放棄查抄,以求政局穩定。隨后,公公您就可以折上奏,彈劾楊凌考察中營私舞弊,專橫跋扈,把他的氣焰打下去,這一次若敗了,他一個不涉政的在野國公,勢必軍心潰散,從此難威脅”。

劉瑾的眼睛亮起來,咬牙切齒地道:“好!還是盧公子高見啊!楊凌、楊凌!咱家一直不想和你正面鋒,你倒自鳴得意、得寸進尺了。現如今可不是你把持著廠、凌駕于咱家之上的時候了,滿朝上下都是我的人,我不整得你灰頭土臉,我就不姓劉!”

隨著貪一一落馬,手下那幫紈绔子弟敬業神極度高漲,平時也不再談論什麼風花雪月,張口就是朝政、就是肅貪,一個個都變了熱沸騰、關心國事的年讀書郎,父輩祖輩再三囑咐低調、混日子,莫當出頭鳥的話,早扔到了九宵云外,一個個很早就趕來上班,審訊犯人、整理材料,這些人要說文化素質能力還是有的,一正經起來,還真沒幾個不堪用的廢

可是楊凌卻極是無聊,這樣迂回作戰,穩扎穩打,雖然妥當,卻沒有太大的激,所以當劉瑾殘余的一些科道員開始反擊,對清流派大作文章的時候,楊凌不覺神一振:小弟出馬了,老大也就不會遠了,很快劉瑾就要和自已正面作戰了。

焦芳坐在他的書房里,微蹙眉頭,捻著胡須道:“劉瑾的人彈劾齊使瞞喪科考,齊使為清廉,是僉都使的得力干將,瞞喪科考,有虧德行,如果屬實,這是做不得了”。

楊凌微笑道:“閣老不必擔心,劉瑾是黔驢技窮了,這位齊使做十三年了,查他十三年前瞞喪參加科考?夠他查一陣子了。再說楊廷和并不簡單,他的人還能不舍力去保,就算他不行,楊慎這小子詭計多端,也會幫著老爹出出主意的。”

焦芳搖頭道:“他一個也還罷了,劉瑾的人彈劾的可不在數啊,其中有些墻頭草,還有一些是清流派,門下以為,這是劉瑾有意把聲勢造大,讓皇上心中不安,從而中止查考”。

楊凌道:“不能一直是我沖鋒陷陣,楊廷和坐嘛。劉瑾在科道里已經沒剩多人了,他應付得了,讓他們打仗去,剩下幾條小魚小蝦,留給楊廷和收拾吧。閣老不必心這些事,要注意新科的進士們,挑選些德才兼備者候著,科道之,必須盡快平息,那時就需要這些人補充進去。”

他慢慢坐直了子,緩緩地道:“從現在起,我不再查考新的員,只專心把這些被捕員的案卷整理好,把涉及劉瑾的罪狀準備齊,如果我所料不差,馬上就要和劉瑾正面鋒了!”

楊凌一語中的,劉瑾和楊廷和在楊凌的兵馬還未撤盡的戰場上,殺氣騰騰地展開口水大戰,比著賽地往正德那兒扔了三天奏折之后,戶部給事中黃景早朝時折上奏,于戰火硝煙的百萬軍中直取三軍主帥,彈劾楊凌庸橫無能,有虧圣意,考察科道株連無數,以致科道衙門全面癱瘓,帝國監察無人可用。

面目微黑的黃景擲地有聲地道:“請皇帝速速罷斥楊凌的差使,以清政本、明法典!”

很巧,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幾日焦閣老安排的站殿值班給事中一直都是楊慎,這一對兒在開‘揖會’時演過全武行的冤家在金殿上又掐起來了,黃景話音剛落,楊慎就而出,參劾劉瑾,說是科道貪腐員多出劉瑾門下,還拿出了吏部員任命卷簿中許多劉瑾予以干涉的手跡。

兩大巨頭同時遭人彈劾,滿朝文武頓時神一振,就在此時,李東從南門、綺韻從東門,也進了北京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