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115節 軍裝

《臨高啟明》第115節 軍裝

折騰歸折騰,伙食卻好的出奇。“首長”們沒有糧的概念,一天吃三頓,糙米飯管夠,咸魚每人一條,還有許多蔬菜什麼的,一開始吃得幾個小伙子每頓都翻白眼。古代人很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所以對碳水化合的需求就特別大,農民農忙的時候一頓吃上二斤面餅的大有人在。這些每天都在進行大運量訓練的士兵自然也不會例外。馬千矚很快發現,每月20公斤的口糧是吃不到月底的。但是毫無辦法,除非能增加類和油脂的供應――這兩者穿越者自己都很缺乏。

練還得繼續,先是齊步走,接著是正步走,然后又是跑步。等到步法訓練完全結束之后,又學著按照鼓點和笛聲的節奏隊列行進。據PLA的訓練手冊,完訓練之后每個士兵齊步和正步的時候每分鐘110~120步,跑步則每分鐘180~190步,這樣的行進速度已經屬于當時世界上最快的了。

伙食的好轉和能鍛煉,使得這些原本面黃瘦的人開始變得強壯有力了。其實論到耐力和負重力,長期大強度勞作的他們比穿越者要強得多,但那是一種病態的適應,不是現在這樣的有了充足的飲食和鍛煉之后健康的強壯。

士兵們的格好了,通過隊列訓練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長期的收腹、抬頭、的姿勢,大步流星的走路,干脆明白的說話,都給了他們一種自信干練的神。沒有伍的普通的勞工現在看著這些士兵也開始羨慕起來了。公社的婦們也常常在訓練場邊流連忘返。

“如果有好看的軍裝,那就更神氣了。”馬千矚發現軍隊沒有后勤部門,自己這個總參謀長在負責軍隊訓練之余干脆就了后勤部長了。

Advertisement

征集軍裝設計馬上在全穿越者掀起了興的狂。在這個枯燥無味的環境下,這多算是件有娛樂的事。很快馬千矚手里就收集到了一百多份各式各樣的圖稿,從有中國特的65式軍裝,到菲烈特戴著主教帽的擲彈兵,拿破侖的熊皮高帽近衛軍、英國龍蝦兵,布瓊尼帽的蘇俄紅軍最后到德國國防軍……所有人在軍裝上的惡趣味都集全了。

經過匯總,馬千矚悲哀的發現大伙沒什麼創造力,全是歷史上各種著名軍隊的軍服復刻版。歸納起來三大流派:一是中國傳統派,以65軍裝為代表,也夾雜著55派和87派;二是排隊槍斃派,以19世紀的歐洲軍隊制服為藍本,強調華麗炫目;三是二戰派,基本就是照抄德、蘇、軍的制服,也有兼收并蓄,雜糅四不像的。除此之外還有些小眾好,比如國民革命軍式樣的小圓帽,甚至連日本舊陸軍的那昭和式軍服也有好者。

“老天,難道匪鷗也混進來了?”馬千矚倒吸一口涼氣。

由于此事到廣大穿越者的熱烈關注,馬千矚自然不便擅作主張,民主的一大好就是誰都可以不用負責,于是他召集了一個所謂的聽證會,由軍委會、工業部、計委和10名群眾代表組,對所有方案進行審查。

為了避免個人的審趣味造對選擇的影響,馬千矚規定了二條基本原則,軍裝的制作不能超越穿越者目前的生產力,軍裝必須適應本地的環境。

這麼一來,諸如熊皮帽、長靴這樣的服飾立刻就出局了,候選的軍服立刻了一半。接著是生產力的問題。工業部門指出,據他們的調查,臨高的土法染織業只能染三種:灰、藍和黑,臨高也不出羊,排隊槍斃黨立馬全軍覆沒,彩絢麗,裝飾復雜的軍裝顯然不切實際。

Advertisement

留下候選的實際上還是現代軍服,65式軍裝由于其制作簡單,節省布料而最后中標。為了平息廣大落選者的意見新款軍裝也做了一些形式上的改變,以迎合大眾。

新款的軍裝被稱為元年式,又稱28式。它和65軍裝一樣,基本上是以中山裝為藍本,使用棉布面料,包括軍四個兜,戰士兩個兜的差別也繼承下來,帽子改了八角帽,這種八角帽比工農紅軍的小八角帽略大,更接近款,看起來比較時髦。

領章和帽徽暫時留白,考慮到未來軍事制度勢必會有軍銜,元年式軍服預先做有肩絆,左臂留有臂章位。軍士兵一律用仿制二戰德軍步兵的布制裹,不用再象裹粽子般的拿布條來回纏――直接套上去就可以,穿方便。軍鞋分兩種,作訓用草鞋,和外出、檢閱時的黑布鞋。

為便于批量制造,軍服不分陸海款,只用區分:陸軍穿灰,海軍穿藍。當然這藍不是海軍藍也不是天藍,而是一種發黑的靛藍。好在眼下海軍要求不高,能和陸軍區分開就行。

考慮到海南的天氣較熱,所以在軍裝中還特意設計了一種夏裝,其實就是短袖軍裝,料子使用麻布,有人提出夏裝可以配發及膝短,但那英國民軍那丑陋猥瑣的模樣立刻遭到了否決。

除了軍裝之外,還設計了軍用制式衩、汗衫、軍毯和。軍毯不是羊的,只是兩層棉布之間稍微絮一些棉花,再用網格線釘牢。在海南這個常年氣溫不低于20攝氏度的地方已經足夠了。

穿越者有的是棉布庫存,不過紉機只有五臺,更可悲的是會用紉機的士只有三名。要們來做1200套軍裝顯然不現實。馬千矚考慮之后決定采用外發加工的方式派發給公社的婦制作。們幾乎人人都會裁剪――古代平民百姓的服很求諸于裁的,都是婦們自己做,所以這手工活是沒難度的。至于不會裁剪現代款式也沒關系,后勤部門已經做好了大批紙樣,隨料分發。只要依樣畫葫蘆就可以。發料前計委找人首先將各個尺碼、款式的服全部試制了一套,一是看服裝試穿效果,二來可以核算出每件服、每雙鞋子大致消耗的布料和棉線,以免發得過多或者過

Advertisement

鄔德很快把活計都派了下去,并且制定了驗收標準,不合格的則罰賠償布料。這次的外發加工除了有工分可掙之外,余下的零頭布也歸加工戶所有,這個措施使得公社婦的熱空前高漲,連已經有固定工作的人也在夜里下班后連夜趕做。鄔德準備乘這次機會發掘一些心靈手巧的婦,專門請人培訓學習服裝制作,然后在公社開個服裝廠,乘機把紉裁剪設備都接收下來,這可是筆大買賣――除了軍隊,還有未來的學校,各種機關,一旦有大批移民涌,服裝更是需求旺盛。

則比較簡單。本縣唯一的皮匠在聽說短們正在找皮匠做一大批活計,立馬就帶著老派孩子和全部生產工來投奔了。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把他駭得說不出話來:1200皮腰帶。這出手和氣魄,一下就把皮匠給徹底折服了,油然產生了“跟著短老爺永遠有飯吃”的樸素觀念。

武裝帶是用牛皮做仿德式Y帶,在觀了魏文的復刻版Y帶之后皮匠認為做這個很容易,他全家上陣的話能一天做10條不問題。Y帶上的金屬扣件則是由機械組用鐵直接沖出來的,都沒舍得用鋼。不過魏文還是用一包煙的代價給自己留了些私活――一小部分是用得是黃銅。

林福惴惴不安的站在辦公室門前。這個鹽場村的橄欖球明星這次也伍了。雖然席亞洲并沒有給村委會派名額,只是要求他們派幾個人來示范,但是村委會經過商量,決定還是讓這幾個示范民兵伍,以表達鹽場村跟“首長”們鬧革命的決心――這詞是和杜雯學來得,至于什麼是革命,幾個人都不知道――鹽場村沒讀書人,否則一定會被這個詞嚇得半死。

林福個子不算高,大概165左右,不過在當時的人當中已經屬于相當不錯,長期的橄欖球鍛煉又讓他材魁梧結實,他就理所當然的了一名基準兵。此刻他全都按未來新軍的裝備模式穿戴整齊,準備給計委和軍委會的全人員審閱。

“林福,進來吧。”門里面傳來了馬總參謀長的聲音。林福不知道參謀長是什麼意思,但是校場是他最大這個還明白的。趕一推門走了進去,不由嚇了一跳。

只見里面是一個大房間,擺馬蹄形的長條桌子,十幾個“首長”坐著都盯著中間的他看,好像戲里面三堂會審的模樣。

林福學著魏文教的禮儀,敬了個禮,大聲說:

“報告!陸軍教導營一連一排一班,基準兵林福奉命前來報到!”

文站起來還了個禮:“稍息!”

“是!”

一番對答,有模有樣,這一周多的訓練沒白費。大家都有了贊賞的眼神。只見眼前的這個士兵,手持元年式米尼步槍,上著元年式三棱刺刀,穿元年式軍裝,牛皮仿德式Y帶,腰間是一大一小兩個子彈盒。看起來很是威武。

“這是仿制日軍大正11年式子彈盒。尺寸有所改變。”魏文做著講解,“牛皮質地,分大小兩種,大得是存放紙包彈藥的,每盒60發。小盒子用來裝火帽。”火帽比較敏,所以不能和紙包彈放在一起。彈藥盒在設計的時候也考慮到了未來容納金屬定裝彈的可能,尺寸是通用的。

“這是水壺。”魏文指著林福腰間的一個圓筒形的東西,“是用竹筒做得。木塞子。外面加上網繩套就能方便的拴在腰間了。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象德軍的防毒面盒?”

這麼一說,倒的確有點象。大家都點了點頭。魏文似乎對這點“德軍元素”很得意。

腰帶上有一只布制的手榴彈包,里面裝著化工組制造的竹殼手榴彈――雖然威力差點,不過聲勢不錯,可以唬人。

林福上背著一只奇特的背包,與其說背包倒不如說象個扁扁的小箱子。這就是新開發出來的制式背箱,得是當地群眾普遍采用的背簍的啟發,用細藤編里糊著刷過桐油布,上面有蓋子,可防水。形狀是橢圓形,附帶有符合人工學的背架。

這個全新開發的背簍即符合他們目前的工業能力,又比傳統的包裹要好用的多,算是穿越之后結合現代科技理念和當代生產力水平結合出來的新產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