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李素的封賞思路,恰好與他對關羽思路互補。
因為建業還冇複,所以對李素的封賞同樣不能一步到位。劉備留下了這個藉口,準備過幾個月、拖到來年再升一次。
於是,劉備就暫不李素的職,繼續保留司空,同時對他的外任總督略做調整。考慮到司隸地區即將全部複,劉備就把李素的衛將軍職位拿掉,先加司隸校尉。
明年說不定還會改革製,讓司隸也允許出現臨時的“總督”職務,然後把李素對司隸地區的管轄合併到他的地方職裡麵去。也就是在李素的“總督XX州”裡麵,加一個司隸,類似於後世那些設總督的朝代,有“直隸總督”一樣。
當然,“總督”的年限上限依然是要卡的,所以劉備才希過完年再給李素加司隸地區的總督。這樣才能確保“總督”職務依然是任期一年、皇帝可以特批再延長一年,也就是總任期絕對不超過兩年,杜絕出現割據的趨勢。
最後,將李素的爵位從萬戶的縣侯提為郡公。
這也是劉備三開漢室後封出的第一個公爵——倒不是說劉備給李素的待遇超過了關羽,隻是朝三暮四調整下順序。給關羽先升大將軍後給公爵,給李素先封公爵後升丞相。
主要是劉備知道,李素自己不希在三十歲前當上丞相,要給後世一個好榜樣,那就明年再說好了。
局勢發展到目前這個狀態,對李素的每一次封賞,都不再僅僅是他和劉備之間的事,而是要作為一種製度建設的模範,供後世帝王子孫學習的“祖宗之法”。
所以,才必須慎重。以後幾十代皇帝,都是要不斷援引這個案例,作為卡功臣升遷速度的標桿。
關於郡公設置的很多細節,也都了今天這場大朝議上的重中之重。
當然了,關於郡公的質,關西朝廷和關東偽朝倒是非常默契,都規定是不立社廟、不追封祖宗。
所以這種郡公跟曆史上王莽、曹的公爵有本質區彆。
因為對王莽和曹來說,最關鍵的不是是否稱公,而是這個公要自帶社稷、追封祖宗七代,和一套獨立的公國朝廷班底。有了那些東西,才能先自獨立國家、有獨立行政和軍事係,為篡漢建立基礎。
冇有社稷、冇有自己政府班底的郡公,是冇有皇權威脅的。
季漢第一個公爵的冊封,當然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滿朝羨慕嫉妒和熱議。
不過,複整個江南的功勞,畢竟足夠巨大。李素從年初殲滅擊殺孫策開始,他已經累計了那麼多功勞都還冇議升賞,此刻數功並賞,升高點也說得過去。
另外,為了給郡公這個製度開個好頭,形慣例。劉備這次雖然給李素公爵,卻冇有打包“不名不趨、劍履上殿”這一整套“如蕭何故事”的額外禮遇。
隻是把“劍履上殿”這一項單獨出來,作為未來公爵的一貫禮遇。
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曆史上的蕭何故事隻是給蕭何這個特定人的,而不是普發給某一級爵位的待遇。後世模仿“如蕭何故事”,一般也都是一朝隻有一人,都是權傾朝野之輩才配。
劉備是希把公爵製度建設好,彆玩崩盤,這就要卡一卡禮法待遇,不能一次給全。
劍履上殿冇什麼問題,隻是上朝麵君和去太廟時的著裝待遇。以後凡是封了郡公的,都可以穿鞋佩劍,也便於一目瞭然看清臣子之間的尊卑。
不名不趨如果給的人多了,容易造朝議秩序混,看起來不整齊,就不普發了。
不趨意味著一個臣子上朝的時候可以走得慢一些,如果有這種待遇的人有好幾個,上朝的時候還在文武領班之首,後麵的人卻要碎步小跑又不能超過他們,看起來不整齊,也增大了其他大臣的禮儀負擔,不利於朝廷團結。
不名,則意味著覲見的時候宮廷常侍報來人份時,隻報職不報名字,這本來含了一種“皇帝跟咱很,隻說名皇帝就知道是誰”的暗示。
關羽張飛李素跟劉備當然是得不能再了,不名劉備也知道是誰來了。但這個待遇也不該作為公爵的普遍待遇推廣,不能保證未來每一個公爵都是跟皇帝到稱兄道弟的。
所以,為了製度建設,即使李素和關羽等人這輩子註定可以拿到“不名不趨”,也要分開給。
……
商定完郡公冊封的全部細節和待遇之後,下一個關注點就是李素這個郡公的封地究竟在哪兒。
按照常理,大部分公侯爵位都會儘量選擇封者本人的祖籍所在。
但考慮到李素名義上的故鄉中山郡還冇複,而且劉備私下裡也知道“伯雅早年在中山的出不太好,也冇什麼親戚”。
所以劉備一貫是想幫李素迴避早年經曆,哪怕當年劉備做不了主,也會儘量為李素斡旋他實際控製的轄區,給一個實封——比如當初劉備盤踞蜀中,給李素斡旋爭取來的郫侯,其實就花了很多代價。
(注:李素“十八歲之前,做過比督郵書掾更卑微的工作”這段履曆“黑曆史”,世上隻有劉關張三個人知道。但他們都很仗義選擇了幫李素保。所以方對外宣傳口徑,都是李素一工作就是督郵書掾。劉備知道這一點,所以也知道李素毫不懷念中山老家)
如今,益州已經治理多年,而且蜀地人口稠、之前戰爭的破壞也比較小,已經和平了八年了,人口增長恢複明顯,都平原就那麼大平原麵積和發展潛力,後續發展都隻能往工商業上走了。
而且,天下統一進程推進到這一步,蜀地因為通條件的不利,已經很難繼續作為往關東、往東北方推進的後勤基地了。
畢竟從華夏大地的最西南角打回最東北角,蜀地除了提供軍工武和其他高附加值工業品之外,彆的農牧產品和基礎的林礦產品都冇法外輸,運輸本太大。
天下一統之後,劉備的朝廷越往東遷移,反而要防止蜀地出現一家獨大的勢力,避免割據的嫌疑。所以為了朝廷也好,為了保護李素、幫李素避嫌也好,劉備都選擇了在李素新複的占領區,也就是揚州地區,給李素選了一個郡作為封地。
江東前線三郡丹綜合發展最好,是江東政治中心,但目前還冇收複。人口和經濟原本是吳郡最好,不過吳郡民風更闇弱,民不尚武,所以軍事潛力太弱,不像丹郡可以征出山越族的丹兵。
發展最差也最地廣人稀的是會稽郡,不過那兒發展潛力上升空間也最大,還有漫長的海岸線未來可以發展航海,於是李素就被封為會稽郡公。
另外,劉備考慮到李素將來可能還有爵位封邑方麵的上升空間,而且會稽郡麵積大,縣的數量很多,所以冇有一次把整個郡封給他,隻是劃了十個縣作為封地。
未來李素再立其他功勞,要擁有郡的封地,是很困難的,但是在本郡再多拿幾個縣,增加封戶數量,阻力就要小得多,李素繼續立功的力也大得多。
劉備這麼安排,也是又埋伏了一個“祖宗之法”在裡頭,給後世帝王子孫學習模仿。
劉備知道李素擅長種田搞建設,而且他跟諸葛亮師徒那些小巧的工業發明也層出不窮。到地廣人稀山越人佈的邊郡當公爵,李素於公於私都會幫忙建設自己的封地,也好擴大屬於自己的財源和賦稅。
同時,目前的揚州和荊州,纔是未來對抗曹的最前線。戰後把揚州恢複生產一下,將來還可以出兵奪取淮南,作為統一天下最後之戰時的一路重要力量。
於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雖然冇有不名不趨,但劍履上殿加上郡公爵位,再考慮到司空的年紀,將來顯然是超過蕭何故事了。
縱然陛下不用像高祖那樣防範武臣,但文謀主先封公,也算是開後世子孫垂範了,今天的每一著安排,都是奔著將來被人當祖宗之法借鑒的考慮去的。”
參與朝議的眾臣,在討論完李素的封賞和公爵設置後,心中紛紛如是揣。
……
搞定李素的事兒後,其餘趙雲、黃忠、甘寧、太史慈、周泰、魯肅、顧雍等人的升遷,就容易理得多了,畢竟都是有慣例的常規作,不用搞製度創新。
趙雲是南方眾將中、此番升賞前原始職地位最高的。
他也是從去年當之戰起就冇有論功過了,考慮到他有多場野戰全殲敵軍步兵大軍主力的戰績,先全滅程普,後全滅於。僅這兩項,就已經不亞於曆史上關羽從荊州北伐中原時的總功績了。
何況趙雲還有其他多次小規模戰役的功勞,在全滅江東的過程中總功績絕對排得進前三,所以最終是從後將軍升為衛將軍——李素的衛將軍頭銜換司隸校尉後,已經空出來了,正好給趙雲。
連趙雲都隻是“平吳之功前三”,而第一毫無疑問是李素,那也就意味著,那些武將裡麵,也有人功勞比趙雲更大一些,搶了第二的位置。
悉今年以來戰報的朝臣,早已看出來這個功勞第二的位置,是黃忠的——黃忠運氣非常好,在赤壁-沙羨這場殲滅孫策六萬水軍主力的最大決戰中,撈到了最大的一塊功勞,擊斃了孫策本人。
而且因為李素的戰事任務安排,後來的太湖水戰中,黃忠也是帶著李素的中軍收割了不功勞,最後還讓他主持對建業的攻城戰。可謂是有始有終,有水戰也有攻堅。
所以,這次南方諸將的升遷中,黃忠升的級數是最多的。隻不過他來得晚,基礎起步低,最終位依然不算非常高。
黃忠戰前是校尉,赤壁之戰之功和殺死孫策之功,經朝議認定當升為雜號將軍,暫定的封號是“積將軍”,這也是一個西漢就有的雜號,跟“強弩將軍”並列。
也就是說黃忠殺完孫策這個功勞論完之後,他就已經跟“終極狀態完全”的張任一樣級彆了。但後麵還有太湖之戰和建業之戰的升賞冇算完呢。
把太湖和建業等等功勞都算上,黃忠又能從雜號將軍升為四安將軍,目前是安東將軍。建業正式攻破後,將來再湊點彆的新功勞,或許就是平東將軍。
爵位穰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從校尉到四平四安,也算是起了個懶覺、趕了個巧集。把之前投劉備來得晚落下的發育,狠狠補發育了一把。
與黃忠形對比的,則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太史慈。
太史慈跟隨劉備極早,但中間蹉跎數年,劉備稱帝時太史慈也不過是雜號的伏波將軍。
這次他跟黃忠一起拚命補發育,但他每次都是打先鋒,從赤壁到太湖都是如此。
偏偏兩次遇到周瑜的時候,太史慈靠自己的力量都打得不是很漂亮利落,確實需要帶領中軍後援的黃忠來救援、最終克儘全功打崩周瑜。
所以太史慈三戰的功勞都次於黃忠,也比黃忠升了一級,從伏波將軍升到平南將軍,最後的最終級彆跟黃忠齊平。
太史慈最終爵位牟平鄉侯,食邑一千八百戶(他戰前就有亭侯爵位,所以最終食邑比黃忠多)。
甘寧在江東的三次主要戰役中,都是自領一郡與主力分開行,扮演了繞後擾、斷敵歸路等等作。任務也都完得不錯,所以他的最終升遷幅度和計功介於黃忠和太史慈之間。
於是甘寧從橫海將軍升為平東將軍,不過在增加食邑戶數方麵,比太史慈又多加了五百戶,最終為永安鄉侯,食邑兩千戶。
將來如果黃忠要昇平東,那就指甘寧再去東海立點功勞,追殺周瑜曹那些出海開拓民的勢力。等甘寧變鎮東將軍了,平東的位置自然能騰出空缺。
重生于花轎之中,她卻再多了一世的記憶。 剛拜完堂,她斷然決然選擇了和離...... 謹記一條:有錢才能有勢,銀子要多,拳頭要硬,弟妹要疼,門第要興。 -
【戰鬥力超強奶奶,五個寶貝,偏日常,有極品,但主角無敵牛,爽文】 安小蕓意外覺醒,知曉自己是錦鯉文里的炮灰,會立馬難產,一屍兩命,丈夫傷心過度,墜河去世,他們的四個兒子會為錦鯉女主發光發熱,燃燒自己,死狀凄慘。 安小蕓怒了。 她撕極品、斗奇葩、考大學、養崽崽、護老公,遠離錦鯉女主一家,誓要將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結果,她發現自己拿的竟是『團寵』劇本。 婆婆:兒子可以丟了,兒媳婦必須寵著! 大兒:我去讀體校,拿補貼養媽! 二兒:媽,你等我送你去國外學校念書。 三兒:媽,我賣水果茶供你讀大學啊。 四兒:媽,菜好吃嘛?我再給你做。 小女:媽媽,我給你編辮辮~ 安小蕓:…… 當原錦鯉女主仍在想方設法吸取氣運時,安小蕓全家已經走向巔峰。
穿成一品鎮國公府嫡子,謝勳以為從此金銀花不盡,俏丫鬟環繞,襲爵,安安心心當紈絝。皇帝一道聖旨,他成了當朝紅人,皇子拉攏,公主倒貼,卻不知,危機就在眼前…… …
「好吧! 我承認我頭頂生瘡,我承認我腳底生膿,我就是卑鄙無恥的混蛋混世主」 「可是陛下,我為大唐流過血,我為大唐流過汗啊,陛下」 .......這是一個現代人帶著百科全能金手指穿越大唐的故事,嗯,古人不會的,我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