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趙賊,分別在南昌、贛州大敗軍,順勢奪取贛州府城。
這個消息傳到北京,民士紳早就麻木了。
所謂虱子多了不,韃子把京畿當公共廁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天下還有比這更糟糕的事嗎?
西北流賊把朱家祖墳都掘了,廬陵趙賊又算得了什麼?
對于京城百姓而言,他們聽說江西的消息,無非是這種反應:什麼?廬陵趙賊占據江西數府,已經干掉好幾個督。哦,那還厲害的。
只有朝中大臣,才知道趙賊屬于心腹大患!
江西給大明貢獻的賦稅,不算多,也不算,一直排在中等偏上水平。
但江西乃是八省通衢,一旦趙賊尾大不掉,向北可攻南直隸,向西可攻湖廣,向東可攻浙江,向南可攻閩粵!
乾清宮。
這次崇禎沒有在文華殿議事,而是單獨召見楊嗣昌。
兵部尚書張翼,因韃子肆京畿而畏罪自殺,楊嗣昌正是新任兵部尚書人選。
崇禎問道:“西北流寇,遼東韃賊,江西趙賊。若卿來做兵部尚書,應當如何剿滅?”
楊嗣昌立即回答:“無非三條。”
“細細講來。”崇禎忙說。
楊嗣昌侃侃而談道:“其一,攘外必先安;其二,足食然后足兵;其三,保民方能寇。天下大勢,好比人之。京師如頭腦,宣薊諸鎮為臂膀,黃河以南、長江之北為腹心,閩粵贛浙諸省為足。而今,韃賊現于臂膀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腹心之,中之甚深;趙賊肆肱之,病之尚淺。外患固然不可圖緩,憂更不可忽視。腹心流毒,日枯,臂膀何用?肱何用?”
崇禎問道:“依卿之意,先除流寇?”
楊嗣昌說道:“如今國庫空虛,斷不可三同時用兵。可先與韃賊和談,穩住京畿局勢,安定朝臣之心。再嘗試招安江西趙賊,賜以高厚祿,或可消磨其意志。”
崇禎皺眉道:“韃賊,蠻夷也,畏威而不懷德,恐怕難以真正和談。趙賊,梟雄也,吾觀其志向頗大,非高厚祿所能。”
“皆虛與委蛇耳,為剿滅流賊拖延時日,”楊嗣昌解釋道,“可封韃酋為遼王,可封趙賊為贛王。待剿滅流寇之后,再平那江西趙賊,最后滅那遼東韃賊!”
崇禎站起來,在屋里走來走去,他實在不愿封賊寇為王。
而且,他覺得朝臣不會答應,這是非但辦不,還會讓他面盡失。
不過崇禎對楊嗣昌非常青睞,覺得此人乃大才。換其他大臣,隨便問點什麼事,都跟木頭一樣傻站著,唯唯諾諾好似智障,也不知是如何考取進士的。
這個楊嗣昌就很聰明嘛,才思敏捷,侃侃而談,一看就能擔大任。
最重要的,楊嗣昌是不結黨的孤臣!
崇禎不談給賊寇封王之事,轉開話題問:“如何足食足兵,如何保民寇?”
楊嗣昌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他的三條建議環環相扣,抹去第一條就沒有第二條、第三條。
認真整理措辭,楊嗣昌回答說:“陛下,若不封王議和,則三同起戰端,兵費日增無法足食,更不可能與民休息。”
崇禎仿佛沒聽懂,再次問道:“如何剿滅流寇?”
楊嗣昌著頭皮說:“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流寇為禍,在一流字,當鎖其匣中不令騰挪。以陜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省巡分剿。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分防而協剿。此所謂十面張網。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注征討。”
“江西有趙賊,自顧不暇,哪能協剿流寇?”崇禎搖頭道。
楊嗣昌說:“吾觀廬陵趙賊,確為心腹大患。然而,江西、福建之兵全軍皆沒,兩廣之兵又在兩廣剿賊,湘南之兵更是還沒練出。這趙賊,本無兵可剿,只能暫時招。撤銷南方五省總督之任命,以顯誠意招降趙賊。趙賊自詡為江西總兵,陛下既然不愿封王,那就干脆任命他為吉安總兵。令其速速北上圍剿流賊!”
“他若是不聽皇命呢?”崇禎問道。
楊嗣昌說:“趙賊肯定不會出兵北上,待流寇覆滅之后,正好以此為借口征討之。趙賊此番大勝之后,并未攻城略地,只是占了贛州。可見此賊與流寇不同,他把自己當小朝廷了,數年之當不會離開江西。趁此時機,朝廷可以調兵力,全力剿滅流寇!”
《大同集》雖然讓崇禎覺很不爽,但他又不得不承認,楊嗣昌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其實別說趙瀚了,時局敗壞到這種程度,歷史上的明年,朝廷甚至嘗試招李自、張獻忠。
因為打不贏!
既然打不贏,那就招看看,萬一功了呢。
崇禎說道:“十面合圍,確為剿滅流賊之良計。可嘆兵員不足。”
“增練新軍。”楊嗣昌說道。
崇禎嘆息:“錢糧不足。”
楊嗣昌說道:“只能加派。”
“加派擾民也。”崇禎表示心懷萬民。
楊嗣昌幫助皇帝排除煩惱:“加派以田畝均輸,而天下田畝,盡在士紳豪族手中。加派些許,并不殘民。”
“可也。”崇禎點頭。
這是要加征剿餉了!
以田畝數量加派剿餉,確實把矛頭對準地主,可地主會轉嫁給佃戶啊。
而那些小地主和自耕農,則會因此更加艱難,也會因此更加擁護趙瀚的統治。
滿朝文武當中,楊嗣昌是僅剩的不結黨且又敢擔事的大臣,崇禎只能真心誠意的信任他。
其實,楊嗣昌如今還在丁憂期間,父母在兩年之相繼去世。這次回京,是因為兵部尚書畏罪自殺,崇禎親自下令把他奪召回朝堂的。
一番暢聊,帝心甚歡。
愈發覺得楊嗣昌是個人才,其他大臣要麼不敢獻策,要麼只知道胡說八道,哪有像楊嗣昌這樣能侃侃而談的?
其實在崇禎朝當大很簡單,只要你敢發表意見,而且還說得在理,并且又敢擔責任,那麼皇帝會立即提拔重用,而且選擇無條件的相信你!
至于把事辦砸之后嘛,剛畏罪自殺了一個兵部尚書。
歷史上,楊嗣昌倒是一直被崇禎信任,因為他在任上病死了。同時,生前死后被眾臣攻擊,崇禎愈發認為他是孤臣。因此在楊嗣昌死后,崇禎罕見的沒有推薦責任,主把那口黑鍋往自己頭上扣。
此時此刻,憂外患,崇禎握住楊嗣昌的手說:“用卿恨晚也,否則賊寇早除!”
第二天,楊嗣昌便走馬上任,遭到一眾大臣的攻擊。
因為他真的敢冒大不韙,提出與滿清議和的主張,并且建議招降廬陵趙賊并任命為總兵。
其實沒啥可爭的,大明遇到小冰河時期,遼東苦寒之地就更慘。
滿清已經征服蒙古諸部,黃臺吉想轉移部矛盾,就得不斷的出兵劫掠大明。黃臺吉不可能與大明議和,便是封王都不可能議和,滿清就像一頭狼,必須靠吃大明的來存活。
在一頓槍舌劍之后,與滿清議和的事作罷。
但招廬陵趙賊,卻獲得了朝臣的認可,都認為江西的反賊可以先緩一緩。
于是,罷免朱燮元的南方五省總督職位,同時讓兩廣總督沈猶龍安心剿匪,不必急著調兩廣之兵北上江西。
朝廷給出如此大的善意,純粹是真心想招。
若是趙瀚不給面子,那就重新任命五省總督繼續剿!
功招降過鄭芝龍的熊文燦,被調去江西擔任巡,若是能夠招降廬陵趙賊,那就募兵協助剿滅西北流寇。
這貨似乎被認定了,獨門特技就是“招”。
歷史上,明年十月,熊文燦總理六省軍務,招降了除李自之外的所有流寇。只不過嘛,不到半年時間,張獻忠等人紛紛反水,氣得崇禎把熊文燦革職留用。
這年冬天,熊文燦匆匆來到江西,而朱燮元回京的路上就病死了。
在南昌碼頭,熊文燦看到趙賊招募工匠的告示,頓時又驚又怒,此刻他才知道趙賊在江西的勢力有多大。
赴任之后,熊文燦沒去見江西三司員,而是拜會江西鎮守太監王用忠(原為監軍,決定招趙瀚之后,就改職為鎮守太監)。
王用忠見到熊文燦,頓時松了一口氣,哀嘆說:“熊帥,你可算來了,此地刁民實在太多!”
“王鎮守可有計較?”熊文燦問道。
王用忠顧不得面,直說道:“咱家都不敢出城了!”
卻是這貨作威作福,出城圈地的時候,被農會員給打回去。
熊文燦嘖嘖稱奇,江西百姓可真厲害,嚇得鎮守太監不敢出府城。
王用忠又說道:“你趕快去將那趙賊招,讓他散去南城城外的農會,否則這江西鎮守太監沒法當了!”
熊文燦故意惡心道:“臨近新年,不如過了元宵再去。”
“別等過年,現在就招!”王用忠焦急道。
(謝書友BirdZ的盟主打賞,謝全書友的打賞和訂閱。)
慶曆六年,歌舞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一個瘋子.... 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貴與溫情。 起初唐奕隻想享受這個時代,什麼靖康之恥、蒙古鐵騎都與他無關。反正再怎麼鬧騰曆史都有它自己的軌跡。千年之後中華還是中華! 亡不了! 但當那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變了...他想為那個老人做點什麼順便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 於是怎麼把大宋這隻羊,變成呲著資本獠牙的狼!成了唐奕唯一
你以為私通建奴,朕不知道?你以為你隱瞞商稅,朕不知道?東南醉生夢死,陝西卻赤地千裡、餓殍遍野!朝廷大臣不顧百姓死活、天下存亡,吸大明的血,剮百姓的肉!匹夫之怒,尚且血濺三尺,那你知不知道,天子一怒,伏屍千裡!
一覺醒來,貴為大蕭國新君,卻是傀儡,皇后稚嫩,太后聽政,朝臣各懷鬼胎,邊關危機四伏,四面楚歌,朕要笑臥美人膝,霸掌天下權!
【系統】+【苟文】、【鹹魚】+【種田】+【雙主】、【搞笑】 我叫夏侯哲,夏侯惇的弟弟,開局成為曹營小文官,並覺醒項羽之力。 但是打仗這種高風險活,只有九成八的把握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我的人生目標就是低調苟住,混在曹操身邊當條鹹魚安穩過日子。 可最近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曹操拚命給我升官。 不說了我好難過,才升官三天,剛剛居然又從軍師祭酒,升為了丞相。 我叫曹操,不知哪天起,我忽然能聽到一個混子的心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