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假一天,不更新,明天晚上八點鐘準時更新。所以這裡轉載一篇關於登月方面的深度好文,假裝自己已經更新過……
(本章免費)
標題:人類登月50年,被仰和被忘的
原創: 8字路口
——————————————————————————————————————
上世紀的英國,一首歌就了皇后樂隊:
這首歌就是《皇后殺手》(Killer Queen)。
在那麗的櫥櫃裡儲藏著酩悅香檳
說:“讓他們吃蛋糕吧!”
像瑪麗?安東尼皇后那樣
給赫魯曉夫和肯尼迪來一針鎮定劑
……
這首歌讓皇后樂隊一夜紅。
它唱出了冷戰時期,普通人的真實心理狀態。
從國在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開始,人類就進了核恐怖時期。
冷戰高峰期,蘇兩國虎視眈眈,各自擁有幾萬顆核武,能把地球毀滅上千次。
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哪怕一方把另一方徹底毀滅而自己毫髮無損,也活不過接下來降臨的核冬天。
蘇兩國冷戰的代表人——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袖赫魯曉夫,了世界上力最大又最矚目的兩個人。
紐約時報刊登過一幅漫畫,若干年後還出現在中國的中學歷史書上: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各一隻手正在費力的掰手腕,另一隻手又在按向對方的核按鈕。
全人類都盯著他們倆的手,希給他們來上一針鎮定劑。
白宮曾經收到一封信,署名是“一個深擔憂的公民”。
親的總統先生:
我深切地擔憂蘇聯可能襲擊國,那將毀滅我們的國家,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月亮炸彈,它能挽救我們。
我建議,我們製造一個巨大的火箭,它的有效載荷是一條很長的鋼纜,一端固定在地球。
然後,我們向月球發火箭,鋼纜在它後面跟隨它一起上升。
當火箭在月球降落時,一個機人將把鋼纜的另一端固定在月球上,隨著地球轉,鋼纜將把月球拉過來;只要恰當地計算好時間,月球將砸爛蘇聯。
月亮,這顆曾經照耀過地球上全部生命的天,了寄託人類恐懼與想象力的一個符號。
在這種背景之下,人類於1969年7月20日登上了月亮。
冷戰,是最大的推力。
今年,是人類登月50週年。
50年悠忽而過,冷戰早已爲歷史。而人類很難說有多大的進步。
我們依然生活在懷疑、恐懼和互不信任之中。
而那些曾被仰的,有許多已經被忘。
01
在覈戰爭的雲下,蘇聯不僅先於國用火箭把一條狗和一個人送到了太空,還把探測送到了月球附近。
這個行的意思是,我現在不打你,但我的火箭能飛到太空了,隨時有能力揍你。你瞅啥?
而國,卻只能咬牙忍耐,說不出一句瞅你咋地。
這個時候的國,想要把一顆衛星送上天都不功。數次發火箭,接連炸。
民間一片失,盟國議論紛紛。
問題推到了肯尼迪手裡。
必須做一件事,讓國人恢復對這個國家的信心。
44歲的肯尼迪,是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風度翩翩,號稱全世界的夢中人。
而他的家族,則是國財富地位最前列的幾大家族之一。他父親老肯尼迪曾經幫助一個人競選總統功,這個人富蘭克林?羅斯福。
結果,剛上臺沒幾天,就被土老帽赫魯曉夫了個響亮的耳。
肯尼迪哪裡咽得下這口氣,爲國人民設定了一個小目標:十年把人送上月球。
登月計劃“阿波羅計劃”就此出爐。
爲什麼要用太神的名字命名登月計劃呢?只因爲當時的NASA(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突發奇想:
人類前往月球就像太神阿波羅駕駛戰車穿越太,聽起來就恢弘大氣。
按照計劃,登月將分爲三步走。
第一步水星計劃,掌握將宇航員送上天的能力;第二步雙子星計劃,把探測和飛船送到月球附近;第三步纔是實現最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
從伽利略用遠鏡觀察到月球上的環形山開始,幾百年來人類對月球的瞭解沒有多長進。
當時的國,是個反智的社會(其實現在也差不多)。
當登月計劃提出後,國人民的各種流言馬上紛沓而來:
飛船會落到月球上的塵土堆裡,宇航員還沒出來就被活埋了;
月球下面藏著恐怖的地下生,等著地球上送來的宇航員被當果醬布丁吃掉;
登月可能帶來外星病毒,人類染之後全部滅絕……
機會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總統提出登月計劃,NASA自然要做預算。
當時國每年花在航天上的錢大概是6億元。一個顧問建議局長,預算做得一點,這樣容易通過。
局長大手一揮:不!你不懂!
他做了一個8年200億元的計劃,順利批準。
事實證明,局長還是太保守了。
在1962年的一次演講中,肯尼迪正式宣佈了登月計劃。
演講提到,那一年,國在航天上花的錢是54億元。
他趕補上一句:
數額之大令人瞠目,但仍舊沒超過國人每年在香菸和雪茄上的花費。
花了這麼多錢,肯尼迪當然要一魚多吃。
制定登月計劃的時候,國黑人民權運正在風起雲涌。領頭人馬丁.路德.金後來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肯尼迪囑咐NASA:選拔幾名黑人宇航員,既能鼓勵黑人接高等教育,還能緩解國社會部的種族矛盾。
當然,之所以有黑人民權運,就是因爲黑人的權利確實被打。
軍隊裡的黑人,飛行員更。幾十名白人飛行員很快被選爲候選宇航員,而NASA費盡周折,只選出一名黑人空軍上校。
憾的是,這位黑人上校,在一次訓練事故中遇難。
在那十年間,死於訓練的國宇航員竟有10人之多。
比如,阿波羅1號飛船實驗艙在模擬實驗時出現了短路起火,引燃了船艙使用的純氧,艙門又沒能及時打開,三名宇航員在短短十幾秒窒息燒死。
隨後的事故調查報告指出,阿波羅1號飛船存在超過5000項安全問題,需要進行1300多項技改進和攻關。
之後的幾年,國都在排查患和解決技問題。幾十萬人爲了登月的目標,常年加班。
7號、8號、9號……一直到阿波羅10號試驗投放登月艙,登月才約瞧見一點曙。
這時候,赫魯曉夫早已在蘇聯的宮廷政變中下臺。肯尼迪總統了故人。
那次宣佈登月計劃的演講不到兩年,他就被刺殺了。
02
1969年7月16日,當地時間星期三,超過100萬人聚集在佛羅里達半島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這裡原本卡納維拉爾角發場,肯尼迪總統遇刺亡後,這裡便更名紀念他。
選擇這一天,主要是因爲月球運行到了近地點。
近地點的意思是,距離地球的距離最近,只有363300公里,儘可能節省燃料。這個距離已經接近火箭推力的極限。
而剛好在這一天,太與月球的角度達到了最佳狀態,宇航員們可以儘可能地到太輻的影響。
選擇在這裡建立發場,主要因爲這是國本土最靠近赤道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地球的腰帶部位。
在這個部位發火箭,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地球自轉提高速度,讓地球把火箭甩出去,也是爲了節省燃料。
附近的旅館酒店、高速公路、水路河道滿了超過35萬輛汽車和船隻。更多的人守在電視機旁。各國派出的記者達2000多名。
在舊金山,一個張玲的中國人聽說明天有人類登月電視直播,趕去買電視,卻因爲初來乍到,買完了把路牌當公車站,暴曬了一天也沒等到車。
在夏威夷,一個和登月計劃同年出生的黑人小孩貝拉克正盯著電視屏幕。幾十年後他在回憶錄中說,當時8歲的他,還不能理解人類要去月球意味著什麼。
發臺上,屹立著一枚高達110米的火箭。這枚火箭加註燃料後全重3039噸,相當於2000臺小轎車。而它的價值,又豈是2000臺小轎車可比。
當地時間早上六點半,三名宇航員由工作人員幫忙穿上重達120公斤的笨重宇航服,再扶上車前往發臺。
上午九點三十二分,火箭發升空,巨大的助推緩慢而炙熱地將飛船推向太空。
按照計劃,他們將在15分鐘後開始環繞地球一圈半,調整檢查好飛船設備;第三級火箭點火,擺地球引力,用90個小時將飛船推往36萬公里外的月球。
在近四天時間裡,他們需要嚴格遵守組織規定:
每天睡8小時,吃4頓飯。
NASA爲宇航員們準備了兩份菜單:
培、桃子、糖餅乾、菠蘿、葡萄柚和咖啡;
燉牛、湯、椰棗蛋糕、葡萄和橙。
爲了防腐和節省時間,這些食都做了開袋即食的果凍狀,不需要加熱和冷藏,就是味道不怎麼樣。
正在飛往月亮的,是三個白種國男人。
尼爾.阿姆斯特朗,空軍試飛員,典型的實幹派,不茍言笑,格溫和。
促使他參加登月選拔的,是小兒幾年前在一場疾病中去世,這個男人決定通過事業藉自己。
茲?奧爾德林,海軍飛行員,技良好,雄心,自負,率直。他是宇航員中的佼佼者,但並不討人喜歡,很有人能與他好。
邁克爾?柯林斯,原本是阿波羅8號的宇航員,因爲進行了一場脊椎手耽誤了任務,才被派到阿波羅11號上擔任主飛船駕駛員。
他們能爲最早登月的人類,實屬偶然。
按照原計劃,阿波羅1號遇難的三位宇航員纔是首次登月的最佳人選,之後是阿波羅7號的一位宇航員。
結果,他卻在太空環境模擬中出現了失重環境下不停流鼻涕,可能出現水死亡的況。
這才到他們三個。
從左到右: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奧爾德林
按照計劃,到達月球附近後,主飛船“哥倫比亞”號將繞月飛行,並分離出“鷹”號登月艙。
兩者的名字各有各的寓意。
哥倫比亞號,來自100年前法國小說家凡爾納的作品《從地球到月球》,那本書裡飛向月球的宇宙飛船哥倫比亞號;“鷹”則是國的國家象徵,白頭海雕。
之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乘坐“鷹”前往月面。柯林斯則留在“哥倫比亞號”上,無緣登月。
臨出發前,他接到的命令是,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一天無法返回,他將獨自駕駛飛船返回地球。
那時候,兩個同伴已經爲月球上最早的人類遇難者。
在阿波羅11號發前半個月,蘇聯搶先進行了一次登月火箭的發。
它想要趕在國之前登上月球,狠狠的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