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六十七章 果決如斯

《紹宋》第六十七章 果決如斯

 王伯龍立在河堤上,下戰馬帶著他反復轉了幾圈,也使得他的目在前方中伏的部屬、南側偌大的元城、北面河道上越來越多的宋軍騎兵,后東岸大堤上自家步卒軍陣間反復轉

 終于,果決如斯的王伯龍再一次果決了起來,他拉下面罩,調轉馬頭,打馬向東,帶著自己最后一支騎兵還有親衛,去尋自己的步兵陣列去了。

 不下四十個謀克,被他扔在了宋軍的營盤中!

 而這四十個謀克在偌大的營盤中,簡直就像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墨漬一般,正在被一張巨大的抹布迅速的清理之中。

 王伯龍打馬撤退,讓所有人都很失

 金軍在低,親眼目睹自己的將軍棄自己而去,自然沮喪和憤怒,而岳飛等將見到王伯龍這般極速斷肢逃生,也同樣失……這可是一個萬戶,而且是相當于開國萬戶一般的宿將,號稱東路軍勇武第一的宿將。

 太可惜了。

 甚至田師中都有些不平,他可是足足犧牲了數百條人命,甚至最終可能會付出上千減員,才釣到這條大魚的,此時莫說王伯龍跑了,便是金軍的步兵沒跟來,他都有些難以接

 “大馬勺,過來多人了?”

 東側黃河對岸,披重甲的副將楊再興在馬上扭頭相顧。

 “三百多一點……”一旁的統領郭進認真相告。“三個都,但有一個是小人的那個。”

 “那就是兩百,兩個都,咱倆一人一個。”楊再興一邊說話,一邊手中鐵槍晃來晃去。“老郭,那姓王的是個萬戶,咋能讓他這般跑了?要是不沖一沖,俺今晚肯定睡不著覺……自過河以后,就沒打過仗!”

 郭進想了想,又回頭看了看遠河堤下正在整肅部隊的‘小人’,也就是按照例掛著機宜文字,實際上在背嵬軍當都頭的帥岳云了,然后點了點頭:“俺覺得行……趁小人沒反應過來,咱們趕沖!”

Advertisement

 一言既罷,楊再興勒馬掉頭轉了一圈,就在馬上唿哨一聲,便拉下面罩,然后也無旗幟,也無言語,只是一馬當先,朝著金軍那足足還有五千之中步卒大陣而去。

 或者說,是朝著剛剛進步卒大陣的王字大旗而去。

 郭進隨其后,兩都背嵬軍,都是跟慣了人的,乃是毫不遲疑,立即追上。唯獨正在河堤下整肅那個都,明顯有些愕然,卻又在看向了為首一名才十五六歲小都頭一眼后,選擇了略帶的原地不

 那小都頭,也就是才十六七歲的岳云了,也明顯有些懵住……他初上戰陣,如何曉得作何置?

 不去,是不是算臨戰怯戰?

 可若是去了,算不算擅自出擊?

 到底哪個會挨軍

 不過很快,隨著一將帶著本不再遮掩的數百騎蜂擁出現在河堤上,這個疑慮馬上就被打消了。

 “岳云!”張憲在河堤上怒目以對。“敵軍都要逃了,你在發甚愣?此騎兵盡數與你,速速帶去予大馬勺!記住了,若有失誤,必然與你二十軍!”

 岳云得令,再不猶豫,乃是即刻翻上馬,引著剛剛過河的兩三百騎外加自己的那個都,追趕郭楊二人而去。

 而張憲則留在原地,催促后部眾不及……過河未得一戰,反而是營右軍的背嵬軍屢屢一錘定音,從田師中角度來說固然是自己被拿了,可從張憲、張子蓋以下的兩軍來說,卻是張子蓋部日益在大營中被推崇,而營前軍的這支背嵬騎兵淪為不人暗諷對象。

 甚至有人說,岳元帥真正的背嵬軍本就是張節度的那支兵,這讓張憲如何能忍?

 就這樣,張憲在這邊整理部隊,整理一都便發一都,另一邊,小騎兵提速,何其之快,區區數里之地,王伯龍剛剛引步卒向東,離開大堤幾百步而已,雙方便直接戰!

Advertisement

 王伯龍當然看到了這支小騎兵,然后同樣心慌……但他心慌的不是這區區兩百騎的威勢,而是擔心被咬住后,宋軍騎兵不斷,將他撕扯在這里。

 故此,其人當即指出兩個謀克,讓二人引殘余的兩百騎當面去迎。

 但此時,金軍已經人心惶惶,兩個謀克的騎兵見到王伯龍棄大主力不顧,多已經齒冷,此時得令去迎宋軍騎兵倒也罷了,關鍵是這些騎兵后有更多煙塵翻滾,明顯是援護不斷,如何樂意去送死?

 一旦心中翻滾,不說敢公然違令,但行速度上不免稍緩。

 與此同時,郭楊二將也絕非是浪沖,他二人見到王字旗下還有不騎兵護擁,且后援兵不斷,便干脆微微轉向,一起向更東側去沖正在行進的金軍步陣邊角,乃是要阻攔金軍逃散的意思。

 二人配合稔,兩百騎宛如兩把巨大的鐵槍,而二將更是宛如絕不銹鈍的槍尖一般,一面避開行有些遲緩的金軍騎兵,一面不停從金軍步兵大陣邊角尋得松散區塊次剜出來。

 而得手不過兩三次后,金軍步兵陣列,便有些混起來。

 待到岳云率幾百騎抵達,撞上了金軍的阻擊部隊后,這種混愈發加劇,軍陣撤退的速度也明顯阻。

 王伯龍最擔心的況出現了。

 然后,這名號稱東路軍勇略第一的金國名將又一次猶豫了一下,并又一次迅速做出了決斷——他不知道是第幾次拉下面罩,號令這剩余的幾百騎一起離步陣,去驅除那阻攔了步兵軍陣撤退的兩支小騎兵。

 這一次,他真不是逃離,而且他也的確沒有離開步兵陣列,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如果再扔下步兵,到時候必然會在曠野中淪為被狩獵的對象。

Advertisement

 他是真的想救下這支步兵,也想救下自己。

 不過,看到王伯龍帥旗下騎兵散開,朝著自己涌來,楊再興卻是振難名,因為對方這個作,同時也出了破綻,將步兵嚴的門戶給打開了。

 不等與郭進做唿哨,楊再興揮舞鐵槍,率自己后這幾十騎迎著金軍騎兵逆流而上。郭進遠遠看見,氣急敗壞,卻也只好放棄原本的戰,乃是率部上前,力去給楊再興做遮護。

 王伯龍立在自己的大旗下,隔著面罩上的眼孔見這一幕。

 他看到那當先一騎拎著一把巨大鐵槍,卻宛如揮舞什麼小玩意一般輕松,一路沖來,逆流而上,卻連續格殺自己的騎兵不斷,不過須臾便殺了十來人,而且朝著自己這里推進不斷,卻是恍惚之中想到了自己十幾年前作戰時的模樣。

 那時候,攻城不利,他丟了頭盔,非但不退,反而干脆披著重甲,頂著一個大鍋當頭盔,然后拎著一個鐵槍攀梯登城,就在城上親手格殺了二十多人,破城為先。

 從此,便是訛魯補也不敢在他面前稱勇了。

 今日此人,不亞自己當年之勇!

 自己剛剛的命令并沒有犯錯,只是此人之勇,委實可觀罷了。

 一念至此,王伯龍反而鼓起余勇,在馬上取下大槍來,迎敵而上。

 楊再興見到一名甲胄非凡的大將自旗下過來,如何不曉得是王伯龍?也是愈發欣喜,直接再殺數騎,搶到跟前,然后槍便刺。而王伯龍只是抬手一接,便覺得雙臂發麻,然后陡然清醒……這不是自己還有沒有當年勇的問題,而是對方比自己全盛時還要強到沒譜!

 這下子,這位金國開國萬戶再不猶豫,直接一手俯抱馬,一手拖槍而走,試圖隨自己四散開的騎兵們一起向外突散……事到如今,他再不考慮什麼戰事,只求活命而已。

 而王伯龍既逃,其部眾親衛多是有些忠心的,復又蜂擁而上,不惜命的阻攔楊再興,而楊再興再強橫,殺人總得一個個殺。

 反倒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郭進在后方為楊再興做阻擊,此時看到這一幕,心知關鍵已到,卻是力向前,當面來堵此將。

 王伯龍又不是個沒眼力勁的,之前便窺的這個人跟之前那人一樣,為百騎鋒銳之尖,這邊雙臂還麻著呢,哪里敢對,便當即于馬上再度折向,慌不擇路一般撞另一個騎兵戰團。

 混的戰場上,岳云手持父親贈與的雙锏,親眼看著那名甲胄非凡的大將幾度折向,最后居然朝自己這里沖來,也是一時茫然,而且略顯擔憂……若是此人從自己這里逃了,要不要挨軍

 可是張統制的命令是將部隊給郭統領,若是不做,是不是也要挨二十軍

 但不管念頭如何催,隨著那甲胄良、披風致的金軍大將闖到跟前,初上戰陣的岳云一怔之后,還是即刻向前迎上,乃是揮舞雙锏親自來砸此人。

 王伯龍見到只是一個形偏矮的尋常都頭,自然不懼,當即抬槍一擋,結果只是一抬,原本就發麻的胳膊直接劇痛失控,當場丟了大槍。

 這還不算,這矮小都頭不敢怠慢,一锏砸落對方兵,另一锏直接跟著落下,繼續砸到對方肩上,然后一锏又一锏,認真到如訓練時砸木頭一般,片刻不停。

 卻是將王伯龍砸的當場劇震,一聲都不能吭,就直接疼痛到失控,繼而當場翻落馬下。

 而岳云不敢有半點輕忽,生怕對方裝死,復又在自家騎兵的遮護下翻下馬,持雙锏又在地上認真砸了十幾下,砸的地上這人全盔甲都變形了,這才扔下此人,重新上馬作戰,試圖完張憲給任務,也就是將這幾百騎給郭進。

 且不提岳云如何,只說王伯龍一方名將,卻終究未能如另一個時空中以郡王之尊善終,最后居然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給錘砸翻在地,連個首級都不割的。

 遠楊再興一路追來,目睹這一幕,本已經目瞪口呆,再一回頭,卻又聞得一陣驚呼聲,乃是郭進瞥到空隙,將王伯龍的大旗給力奪來,折斷在了地上。

 這下子,楊再興徹底無語,只能調轉馬頭去沖起來。

 這番場景,說起來很復雜,其實不過是兩刻鐘的事,而若是從之前田師中來敵時算起,全程居然不到一個時辰……實際上,這個時候,阿里的部隊剛剛整備好,正準備越過冰道,還沒過來呢。

 只能說,王伯龍之果決,之迅速,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元城城頭上,高景山親眼看著王伯龍的軍陣被宋軍小銳騎兵給突散,親眼看到王伯龍的旗幟淹沒在戰之中,然后親眼看到陷到宋軍營寨里的那幾十個謀克被徹底包圍,卻不知從何時開始陷到了詭異的沉默。

 他后,高慶裔和速越也都無話可說。

 沒辦法,王伯龍實在是太快了。

 “速越!”忽然間,高景山回頭相顧。“出兵!”

 “都統,這個時候出兵還有什麼用?”速越苦笑相對,明顯不解。

 “四太子派來的繞后部隊應該馬上就到,你從東南水門出去,牽著馬過河,去接應他們!”高景山面無表,這般下令。“看看能不能跟他們會合在一起,盡量救些人。”

 速越還是不解:“都統!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此時宋軍在忙于會殲王伯龍的部屬,說不得能出去,可即便如此,也未免會被大名城的王貴和南線湯懷部打擊,不了死傷的……何況,便是出去了,又如何能回來?”

 高景山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對方,然后忽然說了一句不相干的話:“速越,當日出首舉告你父親心懷怨懟的不是別人,正是我……所以我才能留任大名府,繼而在后來的朝局反覆中趁勢了都統……換言之,你父在小吳埽生不見人死不見尸,有我一份功勞……你知不知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